【信息科学与控制工程】

高精度温度采编设备的稳定性优化设计

焦新泉1,2,翟 菲1,刘东海1

(1.中北大学 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2.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

摘要:对设备的硬件电路和时序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分析验证,对采集的模拟信号进行运放跟随和RC低通滤波设计,增强了阻抗变换和抗干扰能力,对AD采集进行了抗混叠滤波处理,同时内部采用双口RAM进行数据缓存设计,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了设备的采集精度,经实际测量,采集精度小于±0.5%。

关键词:抗混叠滤波;阻抗变换;双口RAM;时序控制;数据缓存;RC低通滤波

随着近现代航空、航天设备的研究与发展,采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特别是在航天领域,飞行设备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信息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1],因此对采编设备的性能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的采编设备都追求提高采集速度和扩展采集通道数,而忽略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中采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采编设备在满足采集速度与精度的同时,对模拟电路输入端增加冷端补偿电路,对ADC驱动电路进行抗混叠滤波处理,并对采编设备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和验证[2]

1 系统整体设计

采编设备主要由采编器、地面综合测试台和地面测试计算机组成。采编装置供电来自于地面测试台,热电偶网络将温度变化量转换为电压变化量,在采集板卡上变化的模拟电压量经过低通滤波、运放跟随和增益调整进入模数转换芯片变为数字量,并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给主控卡;采编器主要完成对信号的采集、转发和编码[3];地面测试台及测试计算机主要对采编器进行功能显示及状态验证,并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采集电路抗干扰优化设计

采集电路前端由32路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经过低通滤波电路滤除有用信号上的高频噪声,由参考结点补偿电路进行温度补偿,减小采集板卡一侧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测量误差,增益调整电路根据采集量程的不同调整增益,使得后端的AD采集电路能够最大程度地表征原模拟信号,为了减小高频噪声和串扰的干扰,增加了二阶滤波电路,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设计了过压保护电路,模拟开关和模数转换器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FPGA通过内部总线对模拟开关和AD采样进行分时控制和切换,并接收来自采集卡的数字信号量[4]

图1 设备组成框图

采集电路原理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采集电路原理设计框图

2.2 A/D转换器抗混叠滤波电路设计

由于要提高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在AD前端设计了分压跟随电路和抗混叠滤波电路,分压跟随电路用于模数转换芯片输入信号的缓冲作用,由AD8032组成其具有建立时间短和低失真等优点。如图3所示,在两个AD8032之间接入分压电阻R2R3,可以根据满量程温度范围对应的满量程电压量调整R2R3的阻值,满足AD转换器的输入要求[5]

图3 模拟开关及A/D转换电路

由于温度信号变化缓慢属于低频信号,容易受到高频信号的干扰造成信号混叠,降低信噪比,因此在AD7621的前端增加了抗混叠滤波电路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高频信号的干扰,如图3所示,电阻R4和电容C1构成了一个低通滤波电路,有效地衰减了反冲噪声和抑制了外带噪声。在选择电阻R4时,要使R4的阻值尽量小,因为大电阻本身自带电路噪声,会引起板间串扰,因此可以通过增加C1的容值,来减小抗混叠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提高AD采集的精度[6]

2.3 冷端补偿结点的优化处理

由于使用热电偶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但热电偶无法直接连接到电路板上,所以在电路板和热电偶之间选用热电偶补偿导线进行连接,热电偶补偿导线在一定范围内与热电偶传感器具有相同的温度特性,补偿导线在其工作范围内,延长热电偶,相当于将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结点转移到采集设备附近,有效减少了冷端结点受热端(测量端)温度变化的影响[7]

在以前的设计当中,热电偶通过连接器连接到采编器,采编器内部通过高温导线连接电路板与连接器,再由电路板走线连接至运放,这种连接方式过长,并且导致冷端温度与温度补偿电路的温度很难一致,从而造成测量误差的增大,因此在采编器内部采用补偿导线来进行温度补偿,可以有效地减小测量误差。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电路

3 时序逻辑控制

3.1 采样时序控制

采集设备的模数转换和时序控制都是由主控逻辑进行控制,主控逻辑主要进行模数转换和时序控制,控制数据的采集、转换、编帧和与计算机的总线通信[8]。FPGA根据内部时序逻辑,向外围电路发送各种控制命令。当测试台下发采集命令后,控制模块加载ROM表中的地址,判断是否为勤务信号,模拟开关选通相应信号通道,将信号送入ADC进行模数转换,转换完成后的数据进入4K的RAM缓存,当存满2K数据后通过数据总线传输给地面测试台进行分析和处理[9]。图5为主控逻辑设计框图,图6所示为信号采集流程。

图5 主控逻辑设计框图

图6 信号采集流程框图

3.2 数据缓存模块优化设计

由于上位机每隔25 ms发送一次副帧同步信号,控制FPGA开始采集一个通道数据,但由于采编器采集通道过多,并且采用8倍超采取均值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因此使用一个RAM或FIFO进行数据缓存,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移位或误码的现象,影响每个通道数据的读取和分析[10]。因此采用基于“乒-乓”的设计思想,采用双口RAM核进行交替缓存数据设计,双口RAM缓存控制模块如图7所示。

图7 双口RAM缓存控制模块示意图

进行数据采集时,将switch端口赋值为0,代表先写满RAM_A缓存,当RAM_A存满一帧数据后,将switch端口赋值为1,代表写满RAM_B缓存,同时 RAM_A开始向外读数,当RAM_A进行写缓存时,RAM_B开始向外读数,使RAM_A和RAM_B交替进行数据缓存保证数据完整不丢失。

4 系统验证

信噪比是采集设备抗干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信噪比越高,采集设备表征模拟温度信号的能力越强精度越高。图8所示为-30~500 ℃和-30~1 200 ℃两通道的测试波形。

图8 选定通道的满量程输入测试波形

表1所示为选定通道的信噪比,结果证明设备信噪比较高,抗干扰能力强。

表1 选定通道信噪比

通道量程/℃信号噪声满量程信噪比SNR/dBT1-30~120063467.142368.82T6-30~50063914.775161.96

5 结论

对采编器的硬件电路和逻辑时序进行了优化处理,对ADC驱动电路进行了抗干扰处理,设计的双口RAM缓存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度,该采集设备采集相比传统设备,精度提高0.5%,在全量程测温时,温度误差在±2 ℃以内,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该采编设备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采样精度高,对其他采编设备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邸彩芸.一种基于AD7795模数转换器的低功耗PT100温度采集系统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9(1):97-100.

[2] PAUL VAN EETEN,KALLMEYER J P,MCNEELY P,et al.W7-X NBI beam dump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s as safety interlock[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9.

[3] 牟雪姣,庹先国,邢启阳,等.多路并行ADS1282实时地震数据采集内核驱动设计[J].测控技术,2019,38(2):142-145,150.

[4] 郑佳.多通道数据记录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中北大学,2013.

[5] 潘长鹏,王志强,王磊,等.基于ELVIS平台的有源二阶RC低通滤波器设计[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39(6):131-134.

[6] 颜培玉,段瑞彬,刘文吉,等.基于AD7606的焊接电弧电信号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8,47(17):176-179.

[7] 陈方雄,林敏,陈备,等.一种带有精准调谐结构的有源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8(11):2238-2244.

[8] 郭玉霞,李志杰.基于ADS1256和STM32的数据采集装置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9,49(1):81-85.

[9] 张涛.AD7891采集多路模拟量的时序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92.

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Editing Equipment

JIAO Xinquan1,2, ZHAI Fei1, LIU Donghai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Testing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2.Science and Dynamic Testing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Instru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The hardware circuit and timing control of the device were optimized analyzed and verified.The acquired analog signal was subjected to op amp follow-up and RC low-pass filtering design which enhances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an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anti-aliasing for AD acquisition.Filtering processing while internally using dual-port RAM for data buffer design ensured the integrity and reliability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d the acquisition accuracy of the device.After actual measurement, the acquisition accuracy is less than ±0.5%.

Key words: anti-aliasing filtering;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dual-port RAM; timing control; data buffering; RC low-pass filtering

本文引用格式:焦新泉,翟菲,刘东海.高精度温度采编设备的稳定性优化设计[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0,41(2):139-142.

Citation format:JIAO Xinquan, ZHAI Fei, LIU Donghai.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Editing Equipment[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20,41(2):139-142.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04(2020)02-0139-04

收稿日期:2019-03-28; 修回日期:2019-04-21

作者简介:焦新泉(1978—),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纳传感及测试技术研究;翟菲(1995—),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据采集与存储研究,E-mail:1159561475@qq.com;刘东海(1982—),硬件工程师,主要从事动态测试技术与高速数据采集研究。

doi: 10.11809/bqzbgcxb2020.02.029

(责任编辑 杨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