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于RGRS的空域划设问题研究

文 秘1,方 强1,黄兴龙2,张一鸣1

(1.空军指挥学院 研究生大队,北京 100097;2.中国人民解放军66133部队,北京 100097)

摘要:针对空域划设生长算法存在的网格选择任意,不能与地图相匹配,信息素收集困难且需专门设计边缘平滑算法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弧度制全球网格剖分,进而改进生长算法。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弧度制网格剖分的改进“生长”算法,信息素收集方便,嵌套平滑边缘,能极大提升空域划设效率。

关键词:弧度制;全球网格参考系统;空域划设;生长算法

空域划设问题直接关系到空域使用效率和安全,从而影响作战效能和经济效益,不论在军航还是民航都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空域划设主要有两种思路[1]:一是从上向下划设,以基于最优化理论的“排样”法为典型代表。该算法将空域划设问题抽象为一个多维“下料”问题,结合最优化算法,得到空域划设方案。二是从下向上划设,以网格“生长”算法[2-3]最为突出。该算法是在空域离散化的基础上,从初始生长点,按照一定的信息素条件进行临近生长,直至实现空域的完全划分。两种思路各有其特点。近年来,网格“生长”算法由于更贴近划设实际、算法过程明晰等特点,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和研究。

一般的“生长”算法[4-5],网格选择任意,缺乏实际意义,不能与地图相匹配,信息素收集困难;且生长网格没有嵌套效应,需专门设计边缘平滑算法。弧度制全球网格系统,用等弧度划分替代等角度划分,用十进制代替六十进制,采用单一尺度均匀划设而非多尺度划设,形成了以网格为单元的全新地理空间计算和管理框架,极大地简化了空间计算。基于弧度制网格剖分的改进“生长”算法,信息素收集方便,使用算法嵌套平滑边缘,能极大提升空域划设效率。

1 弧度制全球网格

全球网格参考网格系统是一种科学的、简明的、全球统一的刚性定位网格参照系统,比较常见的是MGRS和GARS[6-7]。MGRS与GARS网格系统,在目标定位和区域协同方面各有其优势,但存在共同缺陷:① 采用角度制,计算复杂。角度制是一种六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与日常生活的十进制区别较大,带来计算和认知麻烦;② 划分具有多尺度效应。两种网格都是等度、等分、等秒划设,但间隔尺度不一。如在GARS中,划分为30′、15′和5′的3个层级[8-10],实现网格向下 “四等分”和“九等分”,这种尺度差异给跨网格(空域)组合和拆分带来极大的困难。弧度制网格参考系统,采用弧度制和“百等分”方法,将角度和距离统一起来,并实现十进制计算,克服了MGRS与GARS网格系统的不足。

1.1 弧度制网格构建

弧度制网格系统,按照“确定地图基础和坐标系——确定划分规则,进行全球划分——确定编码规则,对剖分进行编码”的步骤进行网格系统构建[11,12]

1.1.1 确定地图基础和坐标系

以经纬度坐标体系为依据,采用圆柱投影中的横轴墨卡托投影,按照西经180°经线展开形成平面地图为划分基础,它的坐标范围为:西经180°至东经180°;南纬90°至北纬90°,将其转换为弧度制为:经线(-π,π);纬线(-π/2,π/2)。若以180°W90°N(南极点)为原点,180°W经线方向为y轴,垂直于180°W经线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相应的坐标范围变为:x轴方向(0,2π);y轴方向为(0,π),如图1所示。由于π值近似等于3.14,因此坐标范围又可描述为:x轴方向(0,6.29);y轴方向为(0,3.15)。

图1 弧度制坐标系统

1.1.2 确定划分规则,进行全球划分

弧度制网格剖分,以原点为起点,向东和向北,按照0.01 rad×0.01 rad进行划分,形成628×314个一级网格,网格大小为64 km×64 km。依次对上一级网格进行10×10等分,形成第二、三、四、五、六级网格(见图2),后一级网格尺寸是上一级尺寸的1/10,面积为1/100,维持十进制关系。弧度制能使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R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完整的圆的弧度是2π,即2π rad=360°,因此1 rad=57.3°。弧度制不仅能将角度和距离度量统一到十进制,而且能够极大的简化弧长(距离)的计算:L=α(弧度)×R(半径)。

图2 RGRS剖分及编码示意图

1.1.3 确定编码规则,对网格进行编码

按照弧度制网格剖分规则,全球可划设628×314个一级网格。一级网格编码按照“序号不足三位补足三位数”的编码规则,构成XXX-YYY的结构,则网格坐标轴范围为:纬线方向000~628;经线方向000~314。如图2中阴影部分的一级网格的编码为“627-309”,二级至六级编码,按照“10×10”坐标点的方式进行“分层—交叉”编码,图2中的二级编码为“2-3”,三级编码为“8-6”,则一个完整的精确到三级网格的编码为“627-309-2-3-8-6”,亦可简写为“627-309-23-86”。

1.2 网格信息素矩阵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半径长度均值约为6 400 km,由此可得弧度制全球网格系统基础网格层级及精度,见表1。一个完整的网格编码长度等于“4+2×级数”,第六级网格的完整编码有16位,通常划分到三级(10位),区域精度为“640 m×640 m”,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区域定位和协调需求。

表1 RGRS基础网格层级及精度

层级序号网格大小/rad网格大小/角度精确度(赤道附近)基础网格层级10.01×0.0134′22″×34′22″64km大尺度210-3×10-33′26″×3′26″6.4km中尺度310-4×10-420.6″×20.6″640m过度尺度410-5×10-52.06″×2.06″64m小尺度510-6×10-60.2″×0.2″6.4m定位级610-7×10-70.02″×0.02″0.64m精确级

以不同精度的弧度网格作为存储空间数据的“抽屉”,把多源异构数据规则地放置到“抽屉”中,不同数据之间通过网格编码有机地关联在一起,由此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在空间特征上的关联整合,这些“抽屉”和信息数据共同构成了网格信息素矩阵。在图2中,弧度制全球网格参考系统的一级网格,构成了一个628×314的信息素矩阵A;二级网格构成了一个6 280×3 140的信息素矩阵B;三级网格构成了一个62 800×31 400的信息素矩阵C

显然,上一级网格是下一级网格的矩阵分块。用元包数组对信息素矩阵进行存储,一个精确到三级的弧度网格可表示为A=cell(cell(cell(·)10×10)10×10)618×314。定义某个区块Bij的信息素大小为则各网格之间信息素的传递关系为:

(1)

式(1)中:∀i∈[1,618];∀j∈[1,314]; ∀k, l∈[1,10];sum+(·)算子表示信息素矩阵所有元素值求和。利用多颗粒度的信息素矩阵,能够实现区域定位和数据的存储计算。

2 弧度制网格空域划设

区域生长算法[2-3],是一种经典的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是一种根据事前定义的准则将像素或子区域聚合成更大区域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如性质相似)把像素连通起来,从而最终构成分割区域。本文中将区域生长算法应用到空域划设,将弧度网格单元统计数据(信息素)作为“像素值”。

2.1 空域划设数学模型

空域生长算法是从初始点网格出发,向四周不断的生长合并其他网格,最终实现对区域网格的完全划分。划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各划分区域之间信息素均衡。由此可得,基于弧度网格的空域划设数学模型为:

MIN=VAR(Zi)

s.t.

(2)

式(2)中:i表示优化划分的第i个区域;j表示空域内第j个网格单元;n表示空域内的所有网格单元个数;m表示区域划分总数;Ni表示与网格单元j相邻的网格单元集合;xij∈{0,1}表示网格单元j是否属于区域iyi∈{0,1}表示存在第i区域输出时为1,否则为0;Zi表示第i个划分区总信息素。

目标函数表示各划分区块信息素应当均匀;约束条件1确保了每个空域网格单元只能归属于一个分区,即反映了分区不能交叉重叠,也不能留有空隙的约束;约束条件2确保所划分的分区大小和形状合理;约束条件3确保扇区内所有网格单元是相连的,满足了分区连续性约束;约束条件4保证所有网格单元被划分出去,不会有剩余网格存在。

2.2 改进区域生长算法

区域生长算法是建立在区域网格化的基础之上,有三个关键步骤[4-5]

1)种子点的选取。选择一组能正确反映所需区域特征的点。一是种子点的数目m,即空域划设的数目;二是种子点的位置,该问题可选择航迹点密度最大的前m个网格作为种子点或者随机选择。

2)生长准则的确定。确定在生长过程中将相邻网格包括进来的条件。对于航迹来说,采用被划分区域中航迹总密度最小原则进行生长,即其中π(·)表示求区域或者网格信息素。

3)确定区域生长的终止原则。所有的网格都分配完毕。

以基于航迹点密度的空域分割为例,改进生长算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 根据划设区域范围,建立划设区一级网格坐标系统;根据划设精度,确定弧度网格最终等级Num;

步骤2 统计当前等级网格系统中,每个网格的信息素,确定划设分区数目及相应初始生长点;

步骤3 从每个初始点所在单元网格出发,搜索相邻单元网格中信息素最小的网格,并将其信息素与相应生长点的信息素相加,形成待生长区;

步骤4 比较各待生长区总信息素,找到其中信息素最小的待生长区,合并其网格及信息素,作为下一轮生长的初始生长点,释放其余待生长区;

步骤5 重复步骤3、步骤4,直至找不到还未分配网格,完成该级网格划分;

步骤6 判断网格等级是否达到Num;若没有达到网格等级要求,则根据该级网格划分确定的划分边界,依次对每一个边界网格10×10剖分,形成下一级网格坐标系统,选出该系统中最靠近相应分区的点作为新的生长点,转到步骤2;若达到网格等级要求,转到步骤7。

步骤7 对网格边沿进行平滑,完成空域划设。

假设任意网格单元为Bij,共N个;分为M个区块;每个区块的种子单元为Zijk, k∈[1,M];第k个区块集合为Qk,显然ZijkQk;第k个区块的临近区块集合为Lk={与k区块相邻且未分配的Bij},Bijk表示集合Lk中信息素最小的网格,则一个层级网格的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改进生长算法流程

由算法步骤和流程图,得到改进生长算法与原生长算法[2-3],见表2。

表2 改进生长算法与原算法

算法名称RGRS生长算法原生长算法网格构建1.基于RGRS的全球网格,网格具有刚性,不随问题的改变而改变;2.网格具有多级效应,能够适应多种尺度的问题;3.能够适应动态变化的问题。1.网格临时确定,网格的大小,依据问题的尺度不同;2.网格尺度唯一;3.不能应对动态问题。信息收集1.信息收集能够立足于平时,存储于多级信息素矩阵;2.能与区域其他信息相交互。1.信息收集只能针对固定问题专门进行;2.不能与区域其他信息相联系。生长方式采用层次生长方式,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划设,不仅能满足多分辨率的要求,还能很大程度提升划设效率。采用一次生长方式,划设效率较低。边缘平滑边缘嵌套生长,实现平滑需设计专门的平滑算法

3 空域划设仿真

以某地区空战场管制空域划设为例,该空战场覆盖的区域是一个由A1~A5(顺时针)五个顶点构成的多边形区域,各顶点的经纬度坐标已知,则按照弧度制网格编码规则能够计算出对应的网格编码,见表3。

表3 区域顶点坐标及所在网格编码

顶点纬度/(°)经度/(°)纬度/rad经度/rad一级网格A133°43′25.57″116°7′3.42″2.1595.168516-215A233°4′34.00″120°57′11.75″2.1485.252525-214A330°54′44.67″122°52′28.39″2.1105.286528-211A426°46′20.99″121°10′8.74″2.0385.256525-203A529°54′9.87″116°1′52.46″2.0925.166516-209

按照弧度制剖分规则,进一步将待划设的对多边形区域进行栅格化,形成13×13个一级网格组成的栅格化区域,精确度为64 km×64 km,如图4所示。

根据作战计划,特别是航迹规划信息,可以得到航迹点统计数据,由于保密原因,以随即产生一组信息素矩阵A为条件进行仿真实验,表4为一组随机信息素矩阵A数据。

图4 多边形区域及栅格化

表4 信息素矩阵A13×13

A13×1352336851327499113386488358035913933757773987137726468220721418362282441459685543036772471798403793040535024753605776274757167478892196227682848451543798135182168550589310092777553632840296787953365212471433554669827888171345971213458381580975154945846133584278524710794769498738128721773315548835727679138207192936941839639583632

随机选择A(3,4)(对应弧度网格519-213)、A(6,11)(对应弧度网格526-210)、A(8,9)(对应弧度网格524-208)三个点,作为初始生长点(表3中被框选的位置),按照2.2节的改进生长算法进行空域分割。

经过一次空域生长,得到了一个大体的分区划设结果,如图5所示。显然,该结果并不能满足分区空域满足凸约束的条件,因此需要对其边缘进行调整。将三部分空域区块的边缘部分网格进行向下一级剖分,每个网格重新形成10×10个二级网格,精确度为6.4 km×6.4 km,然后按照2.2节的改进生长算法对每个边缘网格再进行一次空域分割,并进行边缘平滑,得到最终的分区划设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一级网格尺度下空域分区划设结果

图6 边缘平滑及最终分区

由生长算法的流程可以看出,算法复杂度和对于系统资源的消耗主要集中在本文2.2节步骤3(改进算法与原算法共有):搜索生长区边界最小信息素单元网格。以按照四个方向生长为例,可以归纳统计出边界单元网格数目n与区域内部网格数目n的关系,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得到:n≥2n,当n较大时n≈2n。从初始生长点生长到n网格点的区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边缘搜索的总次数为:S=n(n+1)。若待生长区域总网格数为n,区域划分块数为N,每个区块所包含的网格数为n/N,则区域划设总边缘搜索总次数为:n2/N+n,对于一个固定的问题N为定值,则该算法的复杂度由n2/N决定。因此,对于本文空域划设问题,提升效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3)

式(3)中:ρ表示提升的划设效率;λ表示多边形内网格数量;λ表示多边形内部各分区之间的边界所包含的网格数量;乘数100表示将当前网格划分为100个次一级网格。在该问题中划设效率大概提升了90.4%,效果明显。

表5 边缘网格数目计算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弧度制的全球网格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空战场管制空域划设。利用弧度制网格参考系统的全球剖分、十进制和多颗粒度特性,对空域划设生长算法进行了改进。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信息素收集方便,嵌套平滑边缘,能够极大的提升空域划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嘉呈,姚登凯,赵顾颢.战术训练空域规划优化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34(2):75-80.

[2] 潘家辉,朱玲利,鲍苏苏.基于区域生长算法的CT序列图像分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5):64-67.

[3] 刘雅静,邓楠,宋丙新.基于区域生长算法激光深熔焊监测图像处理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34(11):89-93.

[4] 刘振宇,汪淼.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在视杯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2):15-23.

[5] 戴福青,王丹.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算法的终端区扇区优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7,28(3):16-20.

[6] 程承旗,吴飞龙,王嵘,等.地球空间参考网格系统建设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6):1041-1049.

[7] SCAPARROTTI C M.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Geospatial intelligence in joint operations[EB/OL].http://www.dtic.mil/ doctrine/new_pubs/jp2_03.pdf.

[8] Headquarters,Department of the Army.Grids and grid references[R].Washington: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7.

[9] NGA Office of GEOINT Sciences.The universal grid system[EB/OL].[2012-03-17].http://earth-info.nga.Mil /GandG/coordsys/images/utm_mgrs_images/utm_basics_20070319.doc/.

[10] NAULT L.NGA introduces global area reference system[J].Pathfinder,2006,11:19-21.

[11] 宋树华,董芳,万元鬼,等.几种地球剖分网格分析与初探[J].测绘学报,2016,45(s1):48-55.

[12] 宋树华,董芳,陈东,等.基于GeoSOT剖分编码的不动产单元统一标识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16.45(S1):99-105.

[13] 赵学胜,贲进,孙文彬,等.地球剖分格网研究进展综述[J].测绘学报,2016.45(S1):1-14.

[14] 李献,萧文贺.军用地形图识别与使用[M].北京:军事宜文出版社,1994:76-80.

[15] 吕晓华,万刚,宗传孟,等.美国军事网格参考系统及其启示[J].测绘科学与工程,2008.28(4):69-73.

[16] 孙天驰,姚登凯,赵顾籁,等.基于联合火力的改进杀伤盒建模与仿真[J].火力与指打控制,2018.43(2):143-146.

[17] 何建新.基于UTM网格坐标的地形基准数据库技术[J].现代导航,2013(4):246-251.

[18] Joint Publication 3-52,Joint Airspace Control[S].

[19] 戴福青,王丹.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算法的终端区扇区优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7,28(3):14-18.

[20] 岳源,屈高敏.分布式多无人机协同侦察目标分配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39(3):57-61.

[21] 邓青,薛青,陈琳,等.一种混合路径规划方法在装甲车辆CGF中的应用[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39(7):120-122.

Spatial Allocation of Global Grid Reference System Based on Radian System

WEN Mi1,FANG Qiang1,HUANG Xinglong2,ZHANG Yiming1

(1.Graduate Management Unit, Air Force Command College, Beijing 100097, China; 2.The No.66133rd Troop of the PLA,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 An improved growth algorithm based on radian was proposed, aiming at the arbitrary grid selection, inability to match map information, difficulty in pheromone collection and needing to design edge smoothing algorithm.Radian global grid system is a kind of “decimal” global grid division, which has a multi-particle effect and forms a new geospatial computing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 with grid as a unit.Based on the improved growth algorithm of radian mesh division, the easy collection of pheromones and nested smooth edges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airspace allocation.

Key wordsradian system;global grid reference system;airspace allocation;growth algorithm

本文引用格式:文秘,方强,黄兴龙,等.基于RGRS的空域划设问题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0,41(03):194-199.

Citation format:WEN Mi,FANG Qiang,HUANG Xinglong, et al.Spatial Allocation of Global Grid Reference System Based on Radian System[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20,41(03):194-199.

中图分类号:E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04(2020)03-0194-06

收稿日期:2019-06-26;

修回日期:2019-09-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BG190612616,GJ004-1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智能化空战场管制问题研究”(2019-SKJJ-C-024);全军军事类研究生资助课题(JSYB2018099)

作者简介:文秘(1988—),男,博士,主要从事应用数学、作战指挥、空战场管制研究。

doi: 10.11809/bqzbgcxb2020.03.039

科学编辑 杨兵 博士(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责任编辑 杨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