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理论与装备技术】

基于成熟度等级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柯宏发1,陈京生2,周 博2

(1.航天工程大学 航天保障系, 北京 102206; 2.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北京 100089)

摘要:作战效能和成熟度两个概念的内涵实质上都是对“满足程度”的一种度量,提出基于成熟度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构建了无用级、能用级、可用级、实用级、管用级和圆满级等6个等级的作战效能成熟度等级模型,并分解为与其相关的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等4个能力评价属性;建立了上述能力评价属性及其属性的成熟度等级模型;构建了基于成熟度的装备作战效能评价模型,并分析了其应用领域和方法。该方法为后续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流程与方法等标准的制定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成熟度等级;评估模型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是指将武器装备置于作战对抗环境中,其能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程度的一种度量[1]。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分析与评估是军事装备全寿命管理阶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目前军事装备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2-6]。目前关于装备作战效能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7-12]。这些评估方法从整体上可以分为解析法、作战模拟法、试验统计法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等类别,较好地实现了装备作战效能的静态评估。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指标体系大多建立在物理域和信息域之上,且单一的评估结论难以反映装备作战效能的动态特征,更不能反映装备作战效能与装备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难以根据评估结论分析装备作战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成熟度描述了事物在发展演化阶段预期建设目标的实现水平或层级[13-21],目前的技术成熟度、系统成熟度等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装备的论证、研制管理,为装备的发展建设决策提供了依据,有效降低了装备的建设风险。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可以看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能力成长的形成过程,将成熟度理论应用于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是一个新思路。本文分析了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概念与内涵、成熟度与作战效能的关联性、以及基于成熟度的装备作战效能研究优势等。

1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概念与内涵

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军事系统工程》[1]条目的释文,作战效能评估是指将武器装备置于作战对抗环境中,对其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程度进行度量的过程。将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看作为一个系统,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规定的作战任务和对抗环境等影响因素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关联,它们对装备作战效能的作用是相互依赖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就是在一定的作战对抗环境中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圆满程度,该程度必须通过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4个领域才能度量,基于物理域的战技术性能是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内在源泉,作战对抗环境和作战任务是作战效能的外在动力,它们都是作战效能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战技术性能、作战对抗环境和作战任务等作战效能影响因素必须利用信息域中的观测数据、评估数据进行描述,且它们的相互作用也必须依赖于信息域中的信息;对战技术性能、作战对抗环境和作战任务等作战效能影响因素的规划、决策都是在认知域和社会域内完成的。可见武器装备作战效能主要取决于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规定的作战任务和对抗环境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影响因素都不可能单独对装备作战效能起作用,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对装备作战效能的产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看作是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的函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通过上述4种系统构成能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而形成,其形成机理框图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是一种由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等要素耦合而成的系统能力,所衡量的是上述4种系统构成能力要素之间的耦合程度。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可以通过比较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或接近性来衡量,可以通过提高上述4种系统构成能力要素之间的耦合程度来提升。

图1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形成机理框图

2 成熟度的概念与内涵

1) 成熟度的概念。基于成熟度、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准确界定人或事物某一典型特性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发展状态,并判定其对于最终发展目标的满足程度,是对人或事物该典型特性进行描述与评估的较好方式与方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Sadi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技术成熟度等级的概念[14-15],为空间项目中新技术的完备情况提供了一个定性的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技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每个阶段均以定性语言描述了技术的当前状态,从而形成了技术成熟度等级模型。后来的系统成熟度、体系成熟度等等级模型大多源自于技术成熟度等级模型。针对成熟度的评价计算,目前主要有矩阵计算法、权值计算法、因子计算法和模板对比法等4种典型计算理论和模型[16]

2) 成熟度与作战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概念的核心是“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圆满程度”,是描述武器装备在完成规定作战任务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一点为基于成熟度研究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奠定了技术和方法基础。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分析贯穿于武器装备论证、设计、研制、试验、使用等全寿命周期,提出基于成熟度的作战效能研究概念和工具,将其作为不同寿命周期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在武器装备的全寿命周期中,其作战效能取决于很多变量,且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变量来衡量演变过程中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而成熟度是一种通过验证特性存在,以确定评价对象等级的度量方法[13],两个概念的内涵实质上讲,作战效能和成熟度都是对“满足程度”的一种度量。本文提出了将成熟度用于记录武器装备完成规定作战任务圆满程度的状态,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通用的、可重复的表达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方式。

3 作战效能成熟度模型设计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武器装备战技术指标、装备信息交互、战场环境等是作战效能系统的构成要素,每个系统构成要素又可以分解为若干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各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未必一一对应。常规的研究思路就是基于还原论的思想,通过上述分解过程建立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底层影响因素的特性表现,基于聚合的思路得到装备作战效能。很显然,基于这种思路,从理论上说要提升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必须通过改善各系统构成要素,进而通过改善底层影响因素的特性来实现。但是上述聚合评估思路实质上没有考虑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装备信息交互、战场环境等系统构成要素之间、构成要素与其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关系,得到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结果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孤立的评价标量,难以反映真实的装备作战效能水平,根据该结果难以分析装备作战效能的根本影响因素。

成熟度等级模型是一个定义的、能力等级过程改进的进化台阶,其核心是“信息显性化、知识结构化、过程流程化、评价定量化”,是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某一典型特性认知程度的量化定性评价。每个成熟度等级表示作战效能某一典型特性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成熟,根据是否达到该典型特性预先定义的目标来判定是否满足相应的成熟度等级,并为进入下一个成熟度等级做好准备。

3.1 作战效能成熟度等级模型

根据武器装备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百分比(即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程度),完成作战任务工作量(包括任务类型)越多,作战效能成熟度等级越高,本文提出“无用级”、“能用级”、“可用级”、“实用级”、“管用级”和“圆满级”等6个等级的作战效能成熟度等级模型,每一等级构成了作战效能提升过程改进基础的一个层次,是实现下一个成熟度等级的基础。如表1所示,其中无用级表示武器装备无法能实现正常的操作使用,无法完成任何作战任务;能用级表示武器装备能实现正常的操作使用,可以完成一些作战任务,但是基本无法完成规定的所有作战任务;可用级表示武器装备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能力表现较差,统计意义上只能完成规定作战任务或所有作战任务的1%~50%;实用级表示武器装备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规定的作战任务,统计意义上能完成规定作战任务或所有作战任务的51%~70%;管用级表示武器装备能较好地完成规定的作战任务,统计意义上能完成规定作战任务或所有作战任务的71%~99%;圆满级表示武器装备能全时段、全方位地圆满完成规定的所有作战任务。

表1 作战效能成熟度模型

等级名称作战效能属性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社会域管理能力5圆满级装备或应用融合体系特征,毁伤效果、任务效益、行动时间效果在任何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无障碍态势质量、作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质量在任何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无障碍4管用级装备或应用联合体系特征,毁伤效果、任务效益、行动时间效果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适应多领域任务环境态势质量、作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质量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适应多领域任务环境3实用级装备或应用工程体系特征,毁伤效果、任务效益、行动时间效果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适应少领域任务环境态势质量、作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质量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适应少领域任务环境2可用级装备或应用项目体系特征,毁伤效果、任务效益、行动时间效果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适应局部任务环境态势质量、作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质量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适应局部任务环境1能用级装备或应用点到点或独立特征,毁伤效果、任务效益、行动时间效果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适应单任务环境态势质量、作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质量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适应单任务环境0无用级毁伤效果、任务效益、行动时间效果不适应任何任务任何环境下无法进行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任何任务无法做到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任何任务无法实现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

按照图1所示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形成机理框架,本文将与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成熟度等级相关的评价属性分为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等4个,构建装备作战效能成熟度模型如表1所示。其中物理域是支持武器装备、作战基础设施部署的陆、海、空与太空环境等地方,物理域行动能力用来度量装备的侦察、干扰、防御、机动、互操作等传统作战效果;信息域是武器装备作战信息生成、处理、增值与共享的领域或空间,信息域利用能力用来度量装备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认知和信息协同等质量;认知域是装备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形成感觉、信仰、价值观存在并做出决策的地方,认知域理解能力用来度量部队作战态势的感知与理解、指挥官作战意图的了解与领会、作战活动协同的决策与同步等质量;社会域是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宗教等因素影响部队人员、组织认知和决策的领域,社会域管理能力用来度量文化差异、组织结构以及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等影响下部队信息交互、晓知形成、认知共享以及协作决策能力。

3.2 物理域行动能力成熟度模型

针对物理域行动能力成熟度模型,本文设计了6个级别的参考模型如表2所示,其中圆满级表示装备呈现明显的体系特征,装备之间或应用之间采用融合体系结构设计,装备毁伤效果、任务完成效益、作战行动时间效果在全时段、全方位的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管用级表示装备呈现显著的体系特征,装备之间或应用之间采用联合体系结构设计,装备毁伤等效果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实用级表示装备呈现部分体系特征,装备或应用采用工程体系结构设计,装备毁伤等效果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可用级表示装备或应用项目体系特征,装备毁伤等效果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能用级表示装备或应用采用点到点结构设计,装备毁伤等效果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无用级表示装备独立结构设计,无法完成任何作战任务,装备毁伤等效果为零。

表2 物理域行动能力成熟度模型

等级名称物理域行动能力属性结构连接调度安全范围效益时间5圆满级融合体系结构设计,装备体系特征明显系统间或应用间的基础设备的连接可定义装备系统资源调度可任意定义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可免疫防护靶标种类、行动空间、作战适用性等覆盖无遗漏行动毁伤效果可在任何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行动时间效果可在任何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4管用级联合体系结构设计,装备体系特征显著系统间或应用间的基础设备可栅格连接装备系统资源调度可跨域定义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可跨域防护靶标种类、行动空间、作战适用性等覆盖多领域行动毁伤效果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行动时间效果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3实用级工程体系结构设计,部分体现装备体系特征系统间或应用间的基础设备可广域连接装备系统资源调度可广域定义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可广域防护靶标种类、行动空间、作战适用性等覆盖少领域行动效果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行动时间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2可用级项目体系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装备体系效果系统间或应用间的基础设备可局域连接装备系统资源调度可局域定义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可局域防护靶标种类、行动空间、作战适用性等覆盖局部行动毁伤效果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行动时间效果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1能用级点到点的结构方法,能避免装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系统间或应用间的基础设备可点对点连接装备系统资源调度可点对点定义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可单机防护靶标种类、行动空间、作战适用性等覆盖单一行动毁伤效果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行动时间效果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0无用级独立运行结构方法,无法避免装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系统间或应用间的基础设备无法连接装备系统资源无法调度无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措施靶标种类、行动空间、作战适用性等无法覆盖行动毁伤效果为零行动时间效果为零

物理域行动能力成熟度模型具有结构、连接、调度、安全、范围、效益、时间等7个与物理域行动能力成熟度等级相关的评价属性。结构是形成物理域行动能力的基础,结构属性是对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方法成熟度的评价,是物理域行动能力的第一属性;连接属性是对装备系统或应用网络成熟度的评价,关注的是系统或应用网络对物理域行动能力的贡献程度;调度属性是对装备系统资源调度能力的成熟度评价,系统资源灵活调度是物理域行动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安全属性是对装备数据及信息安全保密成熟度的评价,这是网络模式和体系特征下一个极为重要的独立属性;范围属性是对装备作战目标、作战空间等覆盖能力成熟度的评价;效益属性是对敌方毁伤比例、己方战损比例等装备毁伤能力成熟度的评价;时间属性是对行动反应时间、目标俘获时间以及持续工作时间等能力成熟度的评价。

3.3 信息域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

针对信息域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本文设计了6个级别的参考模型如表3所示,其中圆满级表示装备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无障碍,能适应各种作战领域和作战任务环境;管用级表示装备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呈现显著的适用性特征,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效果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实用级表示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的适用性特征比较明显,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效果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可用级表示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的适用性有一定的限制,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效果只能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能用级表示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的限制较多,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效果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无用级表示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未正确设计,无法实现信息交换、共享、认知、协同和利用。

信息域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具有数据、链接、交互、时敏、共享等5个与信息域利用能力成熟度等级相关的评价属性。信息域就是信息生成、处理与共享的地方,数据是形成信息域利用能力的基础,数据属性是对装备数据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相关性、保障性等质量与构方法成熟度的评价,是信息域利用能力的第一属性;链接属性是对装备系统应用软件的成熟度评价,应用软件的灵活调用与管理是信息域利用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交互属性是对装备信息交互种类、信息交互程度、信息交互保障级别等交互质量的成熟度评价;时敏属性是对装备信息传输、信息交互、信息协同等及时性质量的成熟度评价;共享属性是对装备信息共享地理范围、共享种类、共享节点数量、共享时间连续性及共享功能领域数量等信息共享性的成熟度评价。

表3 信息域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

等级名称信息域利用能力属性数据链接交互时敏共享5圆满级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柔性构造应用软件柔性结构和管理信息交互质量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的传输、协同等及时性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共享性质量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4管用级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跨领域和环境适用应用软件跨领域适用和管理信息交互质量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的传输、协同等及时性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共享性质量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3实用级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多领域和环境适用应用软件多领域适用和管理信息交互质量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的传输、协同等及时性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共享性质量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2可用级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局部领域和环境适用应用软件局部适用和管理信息交互质量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的传输、协同等及时性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共享性质量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1能用级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单装适用应用软件单装适用和管理信息交互质量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的传输、协同等及时性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信息共享性质量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0无用级数据结构和信息表达混乱应用软件无法调用和管理信息无法交互信息无法传输、协同信息无法共享

3.4 认知域理解能力成熟度模型

针对认知域理解能力成熟度模型,本文设计了如表4所示的6个级别参考模型。认知域理解能力是指对装备作战活动和态势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共同理解质量或水平,认知域理解能力成熟度模型考察作战空间晓知、作战态势理解、态势决策等任务行动能力。其中圆满级表示装备的态势感知与理解、作战意图领会、作战活动同步等质量在全时段、全方位的体系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管用级表示装备的上述考察指标适用于多领域任务环境;实用级表示上述考察指标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可用级表示上述考察指标适用于局部任务环境;能用级表示上述考察指标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无用级表示在任何任务环境下都无法形成正确的态势感知与理解、作战意图领会和作战活动同步。

认知域理解能力成熟度模型具有知识、态势、决策、控制等4个与认知域理解能力成熟度等级相关的评价属性。知识的认知、理解与运用是认知域理解能力的基础,知识属性是认知域理解能力的第一属性,是对知识和态势认知成熟度的评价;态势的灵活多样表达与显示是认知域理解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态势属性是对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能力的成熟度评价;决策要素是体现指挥控制等作战意图,贯彻意图、条令、战术的重要方面,决策属性是对决策方法和结论表征能力的成熟度评价;控制属性是对作战行为、资源调度等控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的评价。

表4 认知域理解能力成熟度模型

等级名称认知域理解能力属性知识态势决策控制5圆满级知识和态势的认知质量可在体系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基于体系对抗任务环境决策方法和结论表征无障碍行为、资源等控制过程基于全景任务环境约束4管用级知识和态势的认知质量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基于多领域任务环境决策方法和结论表征适应多领域任务环境行为、资源等控制过程基于多领域任务环境约束3实用级知识和态势的认知质量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基于少领域任务环境决策方法和结论表征适应少领域任务环境行为、资源等控制过程基于少领域任务环境约束2可用级知识和态势的认知质量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基于局部任务环境决策方法和结论表征适应局部任务环境行为、资源等控制过程基于局部任务环境约束1能用级知识和态势的认知质量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基于单一任务环境决策方法和结论表征适应单任务环境行为、资源等控制过程基于单一部任务环境约束0无用级无法形成正确的知识和态势认知无法进行正确的对抗态势的表达与显示决策方法不正确,无法进行结论表征无法对行为、资源等要素进行控制

3.5 社会域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社会域管理能力反映了装备信息交互、协作决策作战运用关系在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规章和职责、文化差异等社会环境下的应用质量或水平,针对社会域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本文设计了6个级别的参考模型如表5所示,其中圆满级表示装备作战运用关系、评估结果能适应任何体系任务环境;管用级表示在社会域有关因素影响下部队人员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互、协作决策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实用级表示上述信息交互、协作决策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可用级表示上述信息交互、协作决策等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能用级表示上述信息交互、协作决策等可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无用级表示任何社会环境下无法实现信息交互、协作决策活动。

社会域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具有流程、机制、规则、评估等4个与社会域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相关的评价属性。流程是在条令条例、文化差异社会影响环境下形成社会域管理能力的基础,流程属性是对装备之间互相作用、交互信息、共享认知、形成晓知、协作决策等作战协同能力的成熟度评价,是社会域管理能力的第一属性;机制的运行与约束是社会域管理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机制属性是对装备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适应环境质量的成熟度评价;规则属性是对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规章和职责等规则规范贯彻落实质量的成熟度评价;评估属性是对战技术性能评价、效能评估、体系贡献率分析等结果应用效果的成熟度评价。

表5 社会域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等级名称社会域管理能力属性流程机制规则评估5圆满级装备作战协同关系在体系任务环境中可以得到验证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能适应性改进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等的贯彻,规章和职责的落实能适应性运用评估结果能适应性运用4管用级装备作战协同关系可在多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适应多领域任务环境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等的贯彻,规章和职责的落实能适应多领域任务环境评估结果适应多领域任务运用3实用级装备作战协同关系可在少领域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适应少领域任务环境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等的贯彻,规章和职责的落实能适应少领域任务环境评估结果适应少领域任务运用2可用级装备作战协同关系可在局部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适应局部任务环境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等的贯彻,规章和职责的落实能适应局部任务环境评估结果适应局部任务运用1能用级装备作战协同关系在单一任务环境中得到验证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适应单一任务环境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等的贯彻,规章和职责的落实能适应单一任务环境评估结果适应单一任务运用或为了评估而评估0无用级装备无法实现作战协同关系无法做出正确的作战活动和信息活动条令条例、战技术规程,规章和职责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评估结果无法运用

4 基于成熟度的作战效能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及其各自的属性要素表示了装备完成规定的作战任务时该要素的能力状态或水平,对这些状态与水平进行聚合就可以得到装备的作战效能。对作战效能的聚合过程进行逆向分析,可定位4个能力状态或水平与装备作战效能差异的、4个能力状态或水平与各自属性要素状态或水平的差异,从而可以改进作战效能改进过程中的瓶颈要素。

4.1 基于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本文基于加权求和的思路对能力状态或水平进行聚合操作,其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各个成熟度能力属性要素处于哪个具体阶段,其次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然后根据基于加权求和规则确定能力属性的成熟度水平;接着确定各个成熟度能力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后根据基于加权求和规则评价出装备的作战效能成熟度水平。

假设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的成熟度水平分别为Capi (i=1,2,3,4),它们之间的权重集为W={wi(i=1,2,3,4)};又假设各个成熟度能力属性要素的成熟度水平分别为Capij(j=1,2,…,ki),它们之间的权重集为Wi={wij},(k1,k2,k3,k4)=(7,5,4,4);则首先计算各个成熟度能力的成熟度水平分别为

(1)

然后,计算装备的作战效能成熟度水平为

(2)

4.2 基于成熟度的作战效能比较

按照能力、作战效果思路,上述建立的基于成熟度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价模型,评估结果利用成熟度等级数值表示装备在某作战环境中潜在的作战效能。该数值本身大小反映装备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圆满程度,数值的大小比较还可以用来验证同一作战任务环境下不同装备作战效能的高低。当然,对于装备作战效能的4个能力状态或水平,以及每个能力状态或水平的属性要素状态或水平,也可以利用评价数值大小进行初步的比较。

4.3 瓶颈能力与属性的识别

根据式(1),将Capi(i=1,2,3,4)与Capij(j=1,2,…,ki)进行大小比较,若Capij<Capi,则第j个属性是第i个作战效能属性的瓶颈属性。在装备的建设及作战使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改进第j个属性,才能有效地提升第i个作战效能属性能力。上述属性的数值比较过程也可以通过雷达图进行表示,例如,对于物理域行动能力及其属性的成熟度评估等级雷达图如图2所示,图3中结构属性和范围属性是物理域行动能力的瓶颈因素。

图2 物理域行动能力及其属性的成熟度评估等级

式(2)将CapCapi(i=1,2,3,4)进行大小比较,若Capi<Cap,则第i个作战效能属性是装备作战效能形成的瓶颈能力。例如,某型装备作战效能及其能力属性的成熟度评估等级雷达图如图3所示,图中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是该装备作战效能形成的瓶颈,也就是说,在该装备建设或作战使用过程中,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相对于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显得滞后,为了有效地提高装备的作战效能,必须对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的改进给予更多的关注。

图3 装备作战效能及其能力属性的成熟度评估等级

5 结论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是装备全寿命周期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装备建设管理和作战使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基于作战效能和成熟度两个概念的内涵一致性,提出基于成熟度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从装备作战效能的形成机理出发,建立了基于物理域行动能力、信息域利用能力、认知域理解能力和社会域管理能力等评价属性的作战效能成熟度模型,并确定了各个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相关评价属性,该方法就有如下特点:

一是传统的装备作战效能评估侧重于物理域和信息域,本方法将作战效能覆盖延伸到了认知域和社会域;并围绕作战效能形成机理确定与能力成熟度相关的评价属性,评估模型的物理意义清晰。

二是传统的装备作战效能评估通常基于单场景任务想定进行,本方法的各个属性判别标准建立在多场景任务环境之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三是基于成熟度等级对评价属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统一、标准化描述,评估流程和方法通用、易用、实用。下一步需要对属性要素的权重确定方法、属性要素的综合聚合方法、模型的应用范围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跃进.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系统工程[M].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12-113.

[2]ROBERTO S,MARK A R,MAURIZIO C,et al.Experimental Flight Testing of Night Vision Imaging Systems in Military Fighter Aircraft[J].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2014,42(1):150-165.

[3]EILEEN A B,SHAHRAM S,THOMAS A M.Using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as 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Test and Evaluation Activities[J].Systems Engineering,2013,16(3):346-362.

[4]郭齐胜,张磊.武器装备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仿真,2013,30(8):1-4.

[5]程恺,张宏军,柳亚婷,等.作战效能及其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系统科学学报,2014,22(1):88-92.

[6]王博阳,甘荣兵,张京瑞.电子对抗作战效能评估技术综述[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7,32(4):54-60.

[7]柯宏发,祝冀鲁,张军奇.四域视角的电子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J].装备学院学报,2016,27(3):113-119.

[8]张最良,李丽.一种结合应用需求的装备体系能力评估方法学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3,27(4):13-17,41.

[9]柯宏发,赵继广,祝冀鲁.基于矩阵序列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J].装备学院学报,2016,27(5):107-112.

[10]郭业波,曾博韬,郭贤生.武器装备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宇航总体技术,2017,1(3):61-70.

[11]朱林,方胜良.空间通信网络作战效能评估综述[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6,30(3):48-52.

[12]陈长兴,牛德智,王卓,等.基于效能评估的空中对抗作战建模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37(1):79-85.

[13]曹江,高岚岚.互操作、互理解、互遵循:军事信息系统的新型能力目标与评估模型[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5,1(1):41-45.

[14]DoD.Technology Readiness Assessment (TRA) Guidance[R].Washington,DC: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2011.

[1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8345—2015 装备制造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15.

[16]卜广志.武器装备体系的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0):1994-2000.

[1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Z 144—2004 指挥自动化系统互操作性等级及评估[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05.

[1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 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08.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8346—2015 装备制造成熟度评价程序[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15.

[2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7688—2012 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12.

[2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7689—2012 装备技术成熟度评价程序[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12.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Readiness Level of Weapon and Equipment

KE Hongfa1, CHEN Jingsheng2, ZHOU Bo2

(1.Department of Space Support,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of Armament Industr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 of two concepts,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readiness level, are essentially a measure of satisfaction degree. A new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readiness level of weapon and equipment was put forward. Readiness level model that consists of 6 level, such as useless level, capable level, available level, practical level, wonderful level, completion level, of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was decomposed into four capability evaluation attributes related to it, such as action capability in physical domain, utilization capability in information domain, understanding capability in cognitive domai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 in social information domain. The capability evaluation attributes models and readiness level models of evaluation attributes were set up.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readiness level of weapon and equipment was proposed and its application domain and method were analyzed. The proposed method lays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eapon and equipment.

Key words: weapon and equipment;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readiness level; evalua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19-10-10;

修回日期:2020-01-15

基金项目:部委级资助项目,技术领域基金资助项目(2019-JCJQ-JJ-114)

作者简介:柯宏发(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装备试验理论与技术研究,E-mail:kehongfa2004@163.com。

doi: 10.11809/bqzbgcxb2020.06.016

本文引用格式:柯宏发,陈京生,周博.基于成熟度等级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0,41(06):76-83,95.

Citation format:KE Hongfa, CHEN Jingsheng, ZHOU Bo.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Readiness Level of Weapon and Equipment[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20,41(06):76-83,95.

中图分类号:TJ06N9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04(2020)06-0076-08

科学编辑 刘纯 博士(航空工业洪都650飞机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周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