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回转半径,即炮身水平时炮身前端面至回转轴线的距离[1-2]。在靶场试验中,需要测量火炮的回转半径来检查火炮状态是否偏离设计指标[3-6]或进行弹道修正[7-8]。
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2977A—2006《火炮静态检测方法》[9]给出了火炮回转半径的2种测量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由于直接法需要预先知道被测火炮回转轴线的位置,而在现场检测却很难准确找到被测火炮的回转轴线,因此,现场检测通常采用间接法。GJB 2977A—2006[9]给出的“间接法”其实质是大直径间接测量方法中“角度弦长法”[10]取圆心角为60°时的特例。文献[11]中推导出在相同圆心角测量误差情况下,圆心角取180°时得到“角度弦长法”测量火炮回转半径的结果最佳。在检测现场是用周视瞄准镜装定角来代替炮塔实际旋转角(圆心角)。由于圆心角取60°和180°这两个特殊角时的数据处理简单,长久以来,形成了“60°装定角”和“180°装定角”这2个固定装定角。但是,在火炮方向射界小于180°时,只能选取60°装定角。文献[12]中讨论了火炮方向射界对“角度弦长法”测量火炮回转半径结果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方向射界的“灵活装定角”方式。
由于“角度弦长法”需要测量弦长和对应的圆心角,而在检测现场,炮塔旋转角(圆心角)的精确测量较为困难。为避免在检测现场测量圆心角,文献[13]中提出了不需要测量圆心角的“三边法”。“三边法”是以3个垂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回转圆半径,无任何冗余测量数据,测量结果的精度完全取决于现场操作。文献[14]中提出了存在1条冗余数据的“四垂点”冗余测边网法,通过测边网平差处理[15]中有效利用冗余数据来提高测量精度。为进一步提高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精度,文献[16]中提出了有3条冗余数据的“五垂点”冗余测边网法。
为了便于现场实施时测量方法的选取,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测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比较上述火炮回转半径间接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精度,为国家军用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在火炮调平的情况下,保持炮身水平,炮塔旋转大小为βazi的角,旋转前后其炮口端面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分别为点A、点B,火炮回转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简称“回转中心”)为点O,则火炮回转半径Razi的大小为点A与点O间的距离lAO,如图1所示。
图1 角度弦长法测量原理示意图
Fig.1 Angle chord length method
在图1所示的等腰三角形△OAB中,尽管火炮回转中心点O的位置是未知的,但如果能测得两投影点A与B间的距离lAB(弦长)和βazi(弦长lAB对应的圆心角),则可按式(1)计算火炮回转半径Razi。
Razi=0.5lAB/sin(βazi/2)
(1)
在检测现场,弦长lAB的测量容易实现,而炮塔旋转角βazi的测量却比较困难。国家军用标准GJB 2977A—2006《火炮静态检测方法》中的间接测量方法[9]以及改进方法[11-12]都是用周视瞄准镜装定角γazi来代替炮塔实际旋转角βazi进行计算。
文献[12]中提出了考虑方向射界的“灵活装定角”方式:当方向射界不小于180°时,装定角的大小设定为180°;当方向射界小于180°时,装定角设定为方向射界的大小。
三边法的测量原理[13]是:任意不共线的3点确定唯一圆。如图2所示,通过测量火炮回转圆上的任意3个点之间的距离lA、lB和lC,按式(2)计算火炮回转半径Razi。
(2)
图2 三边法测量原理示意图
Fig.2 Three sides method
对于有多个点的测边网而言,当点的数量大于3时,存在冗余测边数据。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此时,冗余测边构成的图形往往不能闭合。文献[14]和文献[16]中都采用了测边网平差处理的方法使得图形闭合,然后再将平差后的测边结果转换为点的相对坐标,最后通过圆拟合得到回转圆半径Razi的大小。
2.3.1 四垂点
文献[14]中提出“四垂点”的冗余测边网法,如图3所示,存在1条冗余数据,可对应1个条件方程。
图3中,通过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由观测边长li(i=1,2,3,…,6)计算出角度值φj(j=1,2,3,…,12);假设平差后的边长为则可由边长平差值计算出平差后角度值
以点A为顶点的角为例,通常情况下φ1+φ2≠φ3,即图形不闭合。平差处理的目的是使平差图形闭合,即平差值条件方程见式(3)。
(3)
详细的平差处理过程、相对坐标的转换和圆拟合见文献[14]。
图3 四垂点冗余测边网法测量原理示意图
Fig.3 Redundant trilateration network method with four vertical points
2.3.2 五垂点
为进一步提高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精度,文献[16]通过增加测边数量来增加冗余,提出了“五垂点”的冗余测边网法。
在图4的测边网中:观测边长为li(i=1,2,…,10);假设平差后的边长为则由边长平差值计算得到平差后角度值为
在图4的测边网中存在3条冗余数据,可对应3个条件方程。同样以点A为顶点的角为例,要使图形闭合,平差值条件方程组见式(4)。
(4)
详细的平差处理过程、相对坐标的转换和圆拟合见文献[16]。
图4 五垂点冗余测边网法测量原理示意图
Fig.4 Redundant trilateration network method with five vertical points
对“角度弦长法”,火炮方向射界β的大小制约了周视瞄准镜装定角γazi的设定[12];对“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火炮方向射界β的大小会影响垂点间构形,因为垂点只能分布火炮方向射界之内,图5所示的是火炮方向射界对四垂点测边网构形的影响。
图5 方向射界大小对垂点间构形的影响示意图
Fig.5 Influence of traverse angle on the configuration between vertical points
设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坐标系为O-x′y′,其中x′轴在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平面上任意选取。
对“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在火炮回转圆上选取n个标记点,第i个点的坐标见式(5)。
(5)
式中:R为火炮回转半径;θi为相邻2个点间对应的圆心角,按式(6)计算。
θi=θi-1+2π/n+ση
(6)
式中:ση为点分布不均匀的圆心角误差,为指定范围内的任意随机值;θ1为[-π,π]范围内的任意随机值。
实际状态下的火炮回转圆并不是绝对水平,存在火炮调平误差。令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平面O-x′y′相对于水平面O-XY的倾斜角为α,两平面的交线为x轴。
在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平面O-x′y′上建立坐标系O-x′y′和O-x″y″,其中x″轴与x轴重合。设x′轴x轴的夹角为θ,θ为[-π,π]范围内的任意随机值。则坐标系O-x′y′上的点变换到坐标系O-x″y″上为按式(7)计算。
(7)
坐标系O-x″y″上各点在水平面O-XY上各投影点坐标(Xi,Yi),按式(8)计算。
(8)
在标记垂点过程中,铅垂是绕投影点进行摆动的,因此垂点可以看作是在特定圆内的一点。该圆的圆心为投影点,半径为铅垂摆动幅度。
垂点在水平坐标系O-xy上的坐标Pi(xi,yi),按式(9)计算。
(9)
式中:d1为铅垂摆动幅度,为指定范围内的任意随机值;τ为[-π,π]范围内的任意随机值。
平面内任意两个点A(xA,yA)、B(xB,yB)之间的距离dAB,按式(10)计算。
(10)
将式(9)的计算结果依次代入式(10)计算出各点之间的距离考虑到边长测量误差σl,则按式(11)计算出各边的模拟值lk。
lk=dk+σl
(11)
3.6.1 角偏与平偏
目前“角度弦长法”,是通过周视瞄准镜进行圆心角装定。由于仪器误差、人员操作因素、周视瞄准镜的角观测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周视瞄准镜装定角的实际值与目标值可能不一致,称之为“装定角误差”。
理想状态下,周视瞄准镜应放置在回转中心上,即周视瞄准镜竖轴与火炮回转轴重合。
实际上,一方面,由于火炮回转中心O的位置是未知的,只能凭经验大致估计;另一方面,由于火炮结构的原因,在回转中心位置不一定能找到适合安放周视瞄准镜的位置,只能固定在回转中心附近。这就导致了周视瞄准镜竖轴与火炮回转轴(简称“两轴”)未必重合。其中:两轴不平行的夹角,称为“角偏”;两轴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平偏”。
角偏也可以看作是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平面O-x′y′与周视瞄准镜水平回转所在的平面O-xsys之间的夹角χ。周视瞄准镜的瞄准点M(xs,ys),在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坐标系O-x′y′上为点(x′,y′),按2.3节的思路,有式(12)的关系式。
(12)
式中,φ为[-π,π]范围内的任意随机值。
GJB 2977A—2006[9]规定的“平偏”不大于0.5 m,对“角偏”无明确要求。
3.6.2 被瞄准点距离
火炮旋转前后,测量系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如图6所示。点O为火炮回转中心,点M为地面靶板上的被瞄准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S1、点S2分别为火炮旋转前后周视瞄准镜竖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γ1、γ2分别为炮塔旋转前后周视瞄准镜视线与直线OS1、OS2的夹角。则周视瞄准镜装定角γazi=γ1+γ2,炮塔实际旋转角βazi。图6中,γazi>βazi。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γ1、γ2分别的大小与点O与点M的距离有关。即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越远,装定角与旋转角越接近。
GJB 2977A—2006[9]规定了“火炮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不小于100 m。
对上述几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均有影响的因素有:① 火炮方向射界β;② 火炮调平误差σα;③ 水平地面上垂点位置标记误差σd1;④ 各点之间的距离(边长)测量误差σl。
只涉及“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的影响因素是:标记点位置分布不均匀对应的圆心角误差ση。
只对角度弦长法有影响的因素为:① 周视瞄准镜竖轴与回转轴的角误差(角偏)σχ;② 周视瞄准镜竖轴与回转轴的距离(平偏)σd2;③ 火炮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d3;④ 周视瞄准镜装定角误差σγ。
上述影响因素中,只有“火炮方向射界”与被测火炮自身的性能相关,而其余因素与测量实施条件相关。
图6 测量系统水平投影图
Fig.6 Horizontal projection of measuring system
步骤1 构建火炮回转半径理想值R、火炮方向射界β、火炮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d3。
步骤2 以各测量误差在概率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即ε∈N(0,σ2),选取合适的测量误差σα、σd1、σl、ση、σχ、σd2、σγ,仿真出测量过程中的1组伪随机数(εα,εd1,εl,εη,εχ,εd2,εγ)。
步骤3 由给定值R、β、d3与伪随机数(εα,εd1,εl,εβ,εχ,εd2,εγ)解算火炮回转圆上各标记点坐标。
“角度弦长法”,先解算出炮塔旋转前后被瞄准点M在周视瞄准镜水平回转所在的坐标系O-xsys下的坐标M1(xs1,ys1)、M2(xs2,ys2);然后按式(12)计算出在火炮回转圆所在的坐标系O-x′y′上的点坐标最后计算出点在火炮回转圆上对应的圆心角,解算出火炮回转圆上两标记点坐标
“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按式(5)赋予火炮回转圆上各点坐标。
步骤4 按式(8)计算回转圆上各标记点在水平面O-XY上各投影点坐标Pi(Xi,Yi)。
步骤5 垂点在水平坐标系O-xy上的坐标Pi(xi,yi),按式(9)计算。
步骤6 则按式(11)计算出各边的模拟值lk。
步骤7 由各边的模拟值lk计算火炮回转半径Rc。
步骤8 重复步骤2~步骤7的过程m次,计算将得到“角度弦长法”“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各m个火炮回转半径模拟样本(Rc1,Rc2,…,Rcm)。对样本进行统计,得到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δR,按式(13)计算。
(13)
设定测量实施的基本条件为:火炮调平误差σα=1°、垂点位置标记误差σd1=2 mm、两点距离测量误差σl=2 mm、标记点位置分布不均匀对应的圆心角误差ση=5°、角偏σχ=5°、平偏σd2=500 mm、被瞄准点的距离d3=100 m、装定角误差σγ=1 mil;取火炮回转半径R=5 000 mm,Monte Carlo方法模拟抽样m=105次。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取火炮方向射界β为不同值时,几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δR,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火炮方向射界对几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影响曲线
Fig.7 Influence of gun traverse range on the results of several measurement methods
从图7中可以看出:
1)几种方法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测量均方差δR,随着火炮方向射界β的增加,在β<180°时迅速降低,在β>180°时降低幅度趋于缓和、测量结果趋于稳定。
在β=180°时,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角度弦长法(灵活装定角)为1.50 mm,三边法为1.42 mm,冗余测边网法“四垂点”为1.39 mm,冗余测边网法“五垂点”为1.32 mm。
当β>180°时,角度弦长法的测量均方差稳定在1.50 mm;当β≥240°时,三边法的测量均方差稳定在1.05 mm;当β≥270°时,冗余测边网法“四垂点”的测量均方差稳定在0.87 mm;当β≥288°时,冗余测边网法“五垂点”的测量均方差稳定在0.75 mm。
2)在火炮方向射界β<78°时,角度弦长法相对“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β=78°时,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角度弦长法为16.44 mm,三边法为20.52 mm,冗余测边网法“四垂点”为18.41 mm,冗余测边网法“五垂点”为16.80 mm。
3)在β≥86°的区域,在同样火炮方向射界的情况下,“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的“垂点”数量越多,得到的测量均方差越小。
在β=86°时,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角度弦长法为15.23 mm,三边法为15.07 mm,冗余测边网法“四垂点”为13.61 mm,冗余测边网法“五垂点”为12.44 mm。
图7的结果表明:“角度弦长法”“三边法”或“冗余测边网法”,实施所需要的理想状态是各“垂点”能均匀分布在火炮回转圆上,各测量方法要达到理想状态对应的火炮方向射界分别不小于180°(2个垂点)、240°(3个垂点)、270°(4个垂点)、288°(5个垂点)。
在火炮方向射界能满足各测量方法的理想实施状态时,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测量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趋势。
4.3.1 火炮调平误差的影响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火炮调平误差σα为不同值时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火炮调平误差对测量结果均方差的影响数据
Table 1 Influence of gun leveling error on mean square deviation of measurement results
σα/(°)角度弦长法/mm60°装定角180°装定角三边法/mm冗余测边网法/mm四垂点五垂点019.071.411.050.870.750.519.071.421.060.870.75119.091.491.120.950.84219.192.361.861.751.70522.4311.769.599.569.55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火炮调平误差σα的增加,几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均方差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当σα≥2°时,测量均方差的上升趋势越发明显。
4.3.2 垂点位置标记误差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垂点位置标记误差σd1为不同值时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垂点位置标记误差σd1的增加,几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均方差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4.3.3 边长测量误差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边长测量误差σl为不同值时得到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垂点位置标记误差对测量结果均方差的影响数据
Table 2 Influence of vertical point position marking error on mean square deviation of measurement results
σd1/(°)角度弦长法/mm60°装定角180°装定角三边法/mm冗余测边网法/mm四垂点五垂点018.961.120.770.630.55119.051.220.880.720.64219.151.501.120.950.84519.622.732.191.881.681021.595.134.163.603.21
表3 边长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数据
Table 3 Influence of side length measurement error on results
σ1/(°)角度弦长法/mm60°装定角180°装定角三边法/mm冗余测边网法/mm四垂点五垂点019.021.120.900.800.74119.011.220.960.840.77219.081.491.120.950.84519.612.741.901.491.241021.445.113.452.642.13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边长测量误差σl的增加,几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均方差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当σl>5 mm时,测量均方差的上升趋势越发明显。
4.3.4 标记点位置分布不均匀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标记点位置分布不均匀对应的圆心角误差ση为不同值时得到“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的火炮回转半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点分布不均匀的圆心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数据
Table 4 Influence of center angle error with uneven point distribution on measurement results
ση/(°)三边法/mm冗余测边网法/mm四垂点五垂点01.120.950.8411.120.940.8421.120.950.8451.130.950.84101.130.960.84
从表4可以看出:标记点分布不均匀的角误差ση对“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结果影响不大,至少在ση≤10°的范围内无显著影响,几种方法的火炮回转半径测量均方差都在1 mm左右。
4.3.5 周视瞄准镜竖轴与回转轴的角误差(角偏)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周视瞄准镜竖轴与回转轴的角误差(角偏)”σχ为不同值时得到“角度弦长法”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角偏对“角度弦长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数据
Table 5 Influence of angle deviation o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ngle chord length method
σχ/(°)60°装定角/mm180°装定角/mm018.961.12119.051.22219.151.50519.622.731021.595.132027.5710.06
从表5可以看出:在σχ≤2°的范围内,角偏σχ对“角度弦长法”的火炮回转半径测量均方差δR60和δR180影响甚微;在σχ>5°后,δR60和δR180增加明显。
4.3.6 周视瞄准镜竖轴与回转轴的距离(平偏)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周视瞄准镜竖轴与回转轴的距离”(平偏)σd2为不同值时得到“角度弦长法”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平偏对“角度弦长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数据
Table 6 Influence of horizontal deviation o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ngle chord length method
σd2/mm60°装定角/mm180°装定角/mm011.431.5010011.861.4920012.971.5050019.141.49100032.631.53150047.301.59
从表6可以看出:在σd2≤1 500 mm的范围内,平偏σd2对δR180影响不大;随着平偏σd2的增加,δR60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4.3.7 火炮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火炮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d3为不同值时得到“角度弦长法”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被瞄准点的距离对“角度弦长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数据
Table 7 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of the target point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ngle chord length method
d3/m60°装定角/mm180°装定角/mm5306.3715.7110153.294.402077.351.935032.761.5310019.111.5120013.801.50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火炮回转轴与被瞄准点的距离d3的增加,“角度弦长法”的火炮回转半径测量均方差δR60和δR180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在d3≥20 m时,δR180<2 mm;即便d3=100 m,δR60依然接近20 mm。
4.3.8 装定角误差的影响
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取装定角误差σγ为不同值时得到“角度弦长法”的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装定角误差对“角度弦长法”
测量结果的影响数据
Table 8 Influence of angle setting error o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ngle chord length method
σγ/mil60°装定角/mm180°装定角/mm018.571.500.218.631.500.518.721.50119.091.50220.681.50529.381.51
从表8可以看出:在σγ≤5 mil的范围内,σγ的变化对δR180的影响甚微;随着σγ的增加,δR60呈上升趋势,但在σγ≤2 mil范围内,变化不大。
“角度弦长法”与“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相比:在测量准备阶段需要额外的进校“炮塔上固定和调试瞄准镜”这一操作;在测量实施进行火炮方位转动时,需要多出1名周视瞄准镜观测员。
“角度弦长法”的“60°装定角”和“180°装定角”除了装定角不同外,在其他方面的操作并无实质差异,但“60°装定角”的测量均方差比包括“180°装定角”在内的其他几种方法高出一个数量级。通常情况下其测量均方差接近20 mm,不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但在火炮方向射界β<78°时,建议优先选用角度弦长法(灵活装定角)。
在火炮回转轴线位置未确定且火炮方向射界β≥86°时,可考虑使用“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测量火炮回转半径。
“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避免了在现场精确测量火炮回转角,与“角度弦长法”相比减少了操作步骤和人员。更为重要的是在同等条件下,“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比“角度弦长法”的测量均方差小。
随着垂点和测边的增加,火炮回转半径的测量均方差会进一步降低,“三边法”可以控制在1 mm左右,“冗余测边网法”甚至能小于1 mm。但是垂点和测边的工作量会显著增加。
在现场,选用“三边法”还是“冗余测边网法”,应根据实际精度需求,以及火炮构造来进行选择。
1) 在检测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量方法:在火炮方向射界β<78°时,建议优先选用角度弦长法(灵活装定角);在火炮方向射界β>86°时,随着“垂点”数量的增加,测量结果的均方差变小。
2) 在军标修订时,建议用“角度弦长法(灵活装定角)”取代原有的“60°装定角法”,增加“三边法”和“冗余测边网法”,以应对不同情况。
[1] 车琳.火炮静态检测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18.
Che L.Inspecting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for static gun[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2010:218.
[2] 付景发.火炮准备与测试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83-84.
Fu J F.Preparation & measurement of gun[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2004:83-84.
[3] 毛保全,穆歌.自行火炮总体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J].兵工学报,2003,24(1):5-9.
Mao B Q,Mu G.Optimal design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a self-propelled gun[J].Acta Armamentarii,2003,24(1):5-9.
[4] 蔡文勇.大口径车载火炮多柔体动力学与总体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Cai W Y.Study on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and overal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large caliber vehicle-mounted howitzers[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5] 王宝元,衡刚,周发明,等.炮塔转动阻尼系数试验测试技术[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3,34(01):67-70.
Wang B Y,Heng G,Zhou F M,et al.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damping coefficient in turret running[J].Journal of Gun Launch & Control,2013,34(01):67-70.
[6] 李伟,杨刚,陈腾飞,等.某全闭环操瞄系统的火炮身管指向控制研究[J].兵工学报,2015,36(09):1811-1818.
Li W,Yang G,Chen T F,et al.Research on gun pointing control of a full closed-loop aiming system[J].Acta Armamentarii,2015,36(09):1811-1818.
[7] 王国辉,张宝栋,李向荣.基于Simulink的磨损火炮内弹道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20,45(05):69-74.
Wang G H,Zhang B D,Li X R.Internal ballistics simulation of erosion and wear gun based on simulink[J].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2020,45(05):69-74.
[8] 刘增达,赵捍东,曹红松,等.鸭舵形状及位置对制导榴弹气动特性的影响[J].兵工自动化,2021,40(03):76-80.
Liu Z D.Zhao H D.Cao H S.Influence of canard rudder shape and position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uided grenade[J].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2021,40(03):76-80.
[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GJB 2977A—2006火炮静态检测方法[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08:6.
Headquarters of PLA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Inspecting and measuring method for static gun:GJB 2977A—2006[S].Beijing:Military Standard Publishing Department of PLA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2008:6.
[10]孙效杰,周文祥,邹晓霞.大直径间接测量方法的比较[J].工具技术,2009,43(03):95-98.
Sun X J,Zhou W X,Zou X X.Comparison of indirect measurement for large diameters[J].Tool Engineering,2009,43(03):95-98.
[11]霍李,江明义,李典,等.火炮回转半径测量中瞄准镜的最佳装定角[J].兵器试验,2012(04):55-59.
Huo L,Jiang M Y,Li D,et al.Optimal angle of setting sight in artillery slewing radius measurement[J].Ordnance Test,2012(04):55-59.
[12]霍李,王媛,高洪飞.角度弦长法灵活装定测量火炮回转半径[J].兵器试验,2020(04):42-44,55.
Huo L,Wang Y,Gao H F.Angle chord length method by flexible setting for artillery rotation radius measurement[J].Ordnance Test,2020(04):42-44,55.
[13]霍李,王媛,赵春宇,等.三边法测量火炮回转参数[J].兵器试验,2014(01):50-52.
Huo L,Wang Y,Zhao C Y,et al.Measurement method for artillery rotation parameters by trilateration[J].Ordnance Test,2014(01):50-52.
[14]霍李,王媛,赖富文,等.基于测边网的火炮回转半径检测方法[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4,35(03):74-77,82.
Huo L,Wang Y,Lai F W,et al.Measurement method of gun rotation radius based on trilateration network[J].Journal of Gun Launch & Control,2014,35(03):74-77,82.
[15]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5.
Surveying Adjustment Subject Group of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of Wuhan University.Error theory and the basis of surveying adjustment[M].2nd ed.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9:85.
[16]霍李,王媛,赵黎兴.火炮回转半径测边网检测法及其误差分析[J].中国测试,2016,42(11):27-30.
Huo L,Wang Y,Zhao L X.Measurement method and error analysis of artillery rotation radius by trilateration network[J].China Measurement & Test,2016,42(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