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中后期,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由于具有隐蔽性好,可搭载多种用途传感器、设备或武器,可执行如扫雷、反潜等特殊任务,效费比高,机动灵活,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UUV的科研工作。UUV依照控制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遥控操作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以及自主水下潜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2种。由于AUV不同于ROV,其与水面人员无脐带连接,导航定位完全依靠自主,且AUV自身的体积和能源储量有限,因此研究出耗能低、多目标、航程远、定位精度高的导航定位系统,对于AUV是否能胜任远距离多用途任务至关重要。
以下主要介绍UUV的几种基本导航方式,并着重列举出近些年国内外热点研究的几种组合导航系统,分析各自的系统原理,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提出了目前的技术难点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航位推算导航(dead reckoning,DR)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导航方式。其方法是依靠罗经和多普勒速度计(doppler velocity log,DVL)得到水下潜器的位姿、速度,然后对时间进行积分,推算出当前位置。
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应归类于航位推算导航。原理与航位推算导航相似,通过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和DVL得到潜器的旋转角速度、位姿方向和加速度,结合相关数据对时间进行两次积分,解算出潜器当前的位置[1]。惯性导航系统可分为平台式以及捷联式2种,因捷联式相比于平台式而言,有着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维护等特点,被大多数惯导系统所采用[2]。
1958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鹦鹉螺”号就搭载了当时较先进的惯导系统在北极连续潜航21 d,航程15 086 km,而误差仅有37 km。我国对于惯导系统的研究相对较晚,不过从1994年沈阳自动化所成功研制的第一台AUV“探索者”号,到2018年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研发的深海型高精度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研究成果是相当可喜的,至此我国完全依赖于国外水下高精度导航设备的历史终于被打破了。
但是无论是DR或是INS,都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使得误差逐渐增大,从而偏离原来的目标位置。通过上浮至水面,获取卫星定位信号,虽然可以修正误差,但上浮、下潜所需的能量较大,这对于能源本就有限的水下潜器来说是不可取的。如何使用更多的辅助导航技术来修正随时间而积累的偏差,成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由于水下电磁波的衰减极其严重,传播距离非常有限,对于长时间进行深水潜航的AUV来说水声导航系统因其在水中较电波、光波传播距离更长成为了目前比较主流的水下导航方式。
水声学导航的原理是通过计算AUV与声标之间声波信号的传输时间及其相位差来确定AUV与声标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坐标转换得到AUV在大地坐标系上的位置信息。水声学导航大致可分为3类,即长基线(LBL),短基线(SBL)和超短基线(USBL)3种导航方式,具体取决于基线的长度、基阵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如图1)。
图1 3类声学定位导航系统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3 kinds of acoustic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systems
3种导航方式各有利弊,LBL导航精度最高,但其基阵布设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SBL和USBL则相对简单但其工作距离和精度都要比LBL小的多。表1为声学导航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表1 声学定位导航系统分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acoustic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systems
导航类型基线长度/m基阵位置系统构成操作复杂度精度LBL潜标式LBL浮标式LBL100~6 000海底复杂复杂高海面复杂复杂高SBL1~50载体简单简单较高USBL<1载体简单简单较低
国外的声学导航系统发展相对较早,包括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已经生产推出系列化的产品,从军事应用到民品,种类多样,技术成熟。201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器“蛟龙号”,利用LBL长基线导航系统,实现了静止状态下方差为2 cm的定位精度,标志着我国声学导航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
声学导航系统的误差来源主要有系统误差、声速误差、反射路径误差、噪声误差和测量误差等[3]。如何有效的降低这些误差对信号的干扰,是以后声学导航研究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水声学导航系统必须在其基阵范围内才能够发挥作用,因而作用范围有限,而惯导系统的位置误差会随着时间的累计不断增加。为了实现远航程、高精度的导航任务,SINS/DVL/LBL组合导航应运而生。
SINS/DVL/LBL组合导航系统不仅会明显的降低惯导系统的时间累计误差,还会提高水下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使得水下机器人在保障导航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到达更远的距离。李旻等[4]阐述了一种SINS/DVL/LBL组合导航系统,验证了SINS/DVL位置误差的可观性低,而LBL可为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进而提高位置误差可观性。法国iXblue公司生产的“ROVINS”纯惯导位置精度为0.1%TD,添加了USBL/LBL辅助导航之后,其位置精度三倍于USBL/LBL的位置精度性能。
复杂的水下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却对导航系统性能影响严重的干扰数据,对于数据的处理方面,张涛等[5]阐述了一种利用UKF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的技术,表明UKF滤波精度确实是要高于EKF。赵俊波等[6]在SINS/DBL/LBL组合导航系统中使用改进的变分贝叶斯滤波方法来代替经典的卡尔曼滤波方法,改善了由测量噪声和野值干扰所带来的滤波精度下降问题。朱兵等[7]提出了一种联邦卡尔曼滤波算法,降低了测量噪声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以上几种滤波算法,均能较好的改善导航系统性能。
在水下信标的设计方面,叶连凤等[8]设计了一种水下定位信标装置,其定位距离最大可以达到1 200 m,定位精度优于5‰,工作最大水深为300 m,最长工作时间要大于24 h。王丽等[9]将DBSCAN算法应用到信标定位中,并设计了水下信标阵的整体航路。
SONAR/DVL/LBL组合导航系统既解决了惯导系统随着时间误差累积的缺点,也提高了水声导航的作用范围,但其导航精度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误差,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修正这些误差,是今后SONAR/DVL/LBL组合导航需要解决的问题。
SONAR/INS导航系统虽然可以较精确的提供AUV的导航定位信息,但声标的位置定位工作是比较繁琐的,尤其对于未知海域来说,并没有足够的条件来进行声标、基阵的定位工作。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对海上浮标进行自主定位,AUV通过接收、处理海上浮标的声波信号,结合惯导系统和测深传感器最终确定自身的位置,从而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GNSS中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空间信号精度为0.52 m;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的空间信号精度为0.25 m;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最高能达到0.03m的地面增强服务;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定位精度优于10 m,测速精度优于0.2 m/s,授时精度优于20 ns并且在亚太地区的精度数据更加优秀[10]。以上4种卫星定位系统均能较好的满足对海上浮标的定位需求。
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由不在同一平面的4颗定位卫星、地面基站和水面定位设备而组成[11],通过计算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SONAR/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都做了相应的研究。Youngberg等[12]提出了一种SONAR/INS/GNSS组合导航方案,利用两个浮标接收GPS信号,获得其在大地坐标地上的位置,并且利用GPS相互通信,确定二者之间的距离差值,然后通过声学导航系统为水下多个目标提供位置信息。李士刚等[13]对借助BDS和智能浮标为水下平台提供导航定位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浮标阵内定位精度最高为4.5 m,边缘处的最低定位精度是7.7 m。在信标的定位精度方面,张丹等[14]通过计算和仿真证明GPS对信标的定位存在一定误差,但不超过两米。王秉洲等[15]利用SINS/SONAR/GPS设计了一种小型无缆水下机器人组合导航装置,可实现较长距离的导航任务。以上中外研究成果证明,通过浮标利用GNSS可以更好的提高水下定位导航精度,丰富了水下定位导航方式。
利用GNSS为AUV提供辅助导航实质上是地面导航通讯功能向水下的延伸。而如何将水下的信息通过GNSS传至地面指挥中心,形成陆海空全方位一体化的导航通讯系统,就需要依靠水下通信系统来完成。水下通信大多是结合GNSS形成与地面控制人员的联系,不仅可以将水下潜器的位置信息、获取的数据传送予地面/水面控制人员,还可以将控制人员的指令传达至水下潜器,以达到更好的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效果。由于电磁波在水中的衰减问题严重,最长的通信距离也只有百米左右,蓝绿光波虽然传播距离略长,但难以突破千米量级。传播距离至上千公里,通信速率可达10~100 bps的水声通信成为当前深海通信的唯一选择[16]。
水下通信网络大致由水下节点、水面浮标、通信卫星节点和岸上基站等组成[17]。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对水下100 m左右深度的激光通信[18]。2001年,一种为高纬度地区和冰下作业而设计的ALTEX AUV完成了首次北极极地实验,它所搭载的通信系统通过冰上浮标和GPS实现了与地面考察人员的数据通信[19]。Frédéric Mosca等[20]设计了一种新型声源,采用中心频率为500 Hz,带宽为100 Hz的调制解调器,利用“被动时间逆转过程”实现了1 000 km范围内100 bit/s的远程通信。
由于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海水声波的吸收衰减、海水的多经效应、多普勒频移大、水声信道的时变性以及环境噪声[21]的叠加影响,水声通信需要攻克的这些技术难点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水声信道的信号与GNSS信号都存在着受到外界恶意干扰的情况,如何让水下机器人自动识别干扰信号,自主进行航线修正也是此类组合导航方式所要面临以及必须解决的问题。
惯性/航位推算导航和SONAR/INS/GNSS组合导航存在误差随时间发散、隐蔽性差等缺点。地球物理导航因具有精确度高、隐蔽性好、不受外界干扰等特点,可以很好的弥补前述导航方式的不足。
地球物理导航系统主要由惯性导航单元、地球物理测量单元和数据匹配算法单元组成。惯性导航单元负责提供初始位置和工作范围的限定,地球物理测量单元主要提供AUV实时测量数据,数据匹配算法单元主要是将测量数据与地球物理数据库做匹配从而获得AUV的实时位置信息[22]。地球物理导航的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地球物理导航系统工作流程框图
Fig.2 Geophysical navigation system workflow block diagram
地球物理导航大致可分为地形、重力以及地磁匹配导航,三者原理相似,其中研究人员对于地形匹配导航系统的研究较多。Ingemar Nygren[23]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定位方法,该方法借助声呐和海底地形图确定AUV的绝对位置。验证了伪波峰位置的似然函数收敛到一个高斯概率密度函数时,测量的波束数目会趋于无穷大。Meduna D K等[24-25]使用地形相对导航技术(terrain relative navigation,TRN)在海中进行了导航实验,其导航精度达到了5~10 m,远超于航位推算导航的5%~25%观测精度,TRN/AHRS组合导航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越水声学导航的精度,并且证实了高性能TRN可以使用低成本传感器来代替原来的高精度惯导系统和高品质声呐(如多波速回声测深仪)。韩月等[26]对于地形辅助定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以减少粒子多样性的损失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
对于其他2种地球物理导航方式,刘念等[27]使用TERCOM和UKF进行重力梯度辅助导航,修正INS的累积误差,以达到提高导航精度的作用。葛锡云等[28]利用地磁对INS系统进行辅助导航,仿真结果表明,500 s内的位置精度相比于纯INS系统提升了4倍,误差小于1 m。
地球物理导航的关键是获得先验地球物理数据库,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此数据的收集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制约地球物理导航的重要原因。如何获得精确、大量的地球物理数据库,并且设计高效、快速的算法来处理匹配数据是今后此方法研究发展的方向。
在广阔无际的海洋中,想要依靠单独的UUV来完成任务,是很困难的。为了执行大范围、多任务、多目标的潜航任务,多UUV协同导航为此提供了可能。多UUV协同导航能够有效的降低惯导系统的精度误差[29],并且提高多个UUV的智能性和效率,完成单个潜器很难完成的任务[30]。
多UUV协同导航按其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2种,即并行式以及主从式。主从式相比于并行式成本更低,精度也较高,从而成为了多UUV协同导航的主流方式。Allotta等[31]就设计了一种主从式多UUV协同导航系统,将多个AUV配备低成本惯导单元和深度传感器,其中只有一个具有高精度DVL,利用配备DVL的主AUV确定其他从AUV的位置,并且通过GPS与母舰通信,获得各个AUV的具体位置。
针对多UUV间的协调控制方面,牟春晖等[32]设计了一种协调路径跟踪控制器,使得多UUV间的协调达到更好的效果。胡长清等[33]通过建立滤波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利用INS和GNSS融合多种导航信息,提升了多UUV间的定位导航精度。Chen S等[34]针对无领导多AUV系统和前导跟随多AUV系统,提出了2种新的容错控制技术,使得每个AUV与其相邻的AUV交换信息,即分布式共识控制策略来容忍多个AUV系统的信息传输故障。
另外,在控制算法方面,卢健等[35]提出了一种序贯EKF协同导航算法,较好的提高了协同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精度。Sahu等[36]提出了一种多AUV的集群控制算法,这种基于模糊人工势函数的模糊植绒控制算法要优于数学势函数的控制器性能,对多UUV的合作运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所需路径。
多UUV协同导航对于各个潜器的协调控制和个体间的通信要求较高,如何协调好每个个体的路径规划并且保持它们之间的通信顺畅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水下定位导航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以模拟自然界为核心思路的人工智能算法[37],在目标识别定位、路径规划、改善定位精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目标识别定位方面,李昱等[38]设计的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的水下识别系统识别率能够达到99.18%。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与中科院声学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组50层的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了在未知海洋环境中83.8%的深度距离估计误差小于10 m,88.8%的声源定位距离误差小于1.5 km[39]。徐凤强等[40]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机制融合USBL的多信息分析算法,并成功应用到海产品的智能抓取中。董鹏等[41]利用YOLOv3目标检测算法在任务范围区域实现了目标的检测与定位。
对于未知海域的定位导航问题,张扬等[32]就提出了一种基于ORB—SLAM2的水下定位算法,应用视觉SLAM通过相机在测量所处环境数据的同时,估计自身所在位置并绘制出周边环境的地图,用以后续的定位导航,并通过海试验证了此算法用于水下定位确实是可行的。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其在水下定位导航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水声通信结合进行任务目标改变时路径的自主修改,如何配合远距离航程的AUV实现最后一段距离的目标定位是未来远航程、多目标、高精度定位导航的发展方向。
对水下机器人各类定位导航方式的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水下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
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methods for underwater robots
定位方式简介适用范围隐蔽性干扰因素待研究方向惯性/航位推算导航利用惯性器件获得潜器速度信息,然后对时间积分得到潜器当前位置全海域好随时间累积,误差不断增大研制更高精度的惯性器件,研究更多的辅助导航技术来修正误差水声学导航LBLSBLUSBL利用声波信号的传输时间及其相位差来确定水下潜器的位置,精确度要高于惯性导航系统受限于声标基阵的作用范围不好系统误差、声速误差、反射路径误差、噪声误差、测量误差降低各误差来源对导航精度的影响SINS/SONAR组合导航方式在利用惯导系统确定潜器的任务范围,结合水声学导航修正误差并在基阵作用范围内进行导航全海域不好系统误差、声速误差、反射路径误差、噪声误差、测量误差降低各误差来源对导航精度的影响SINS/SONAR/GNSS组合导航方式在SINS/SONAR组合导航方式的基础上利用GNSS对声标基阵进行精确定位,同时结合水声通信技术将水下信息与水上指挥中心进行互通全海域不好GNSS无方向分辨能力,易受地方信号干扰;水声通信的传播速率与距离成反比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提高水声通信的传播速率与距离结合地球物理的组合导航方式地形匹配导航重力匹配导航地磁匹配导航由惯性系统限定工作范围,然后利用数据匹配算法将地球物理测量数据与先验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水下潜器的实时位置全海域好地球物理数据测量器件的精度;数据匹配算法的精度和效率;地球物理数据库的规模研制更高精度的测量器件;设计更高效率的数据匹配算法;获得精确、大量的地球物理数据库多UUV协同导航方式主从式并行式大多采用主从式协同导航方式,利用一个配备高精度测量传感器的主UUV来确定其他配备低成本测量传感器的UUV的位置全海域不好定位器件及信号交互过程中的误差研制更高精度的定位器件;设计更好的协同导航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的水下定位导航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算法)对目标完成最终的锁定及定位在近目标区域范围使用不好算法自身的精度及效率提高算法的精确度与速率;与水声通信结合,改善系统应变效率,设计更加智能的水下机器人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水下机器人定位导航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水下定位导航方法,并结合如水声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展望了水下定位导航技术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今后水下定位导航的研究热点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数据滤波处理质量,设计鲁棒性更强的滤波算法。
2)设计高精度、低成本的测量传感器,提高水下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性能。
3)融合GNSS与水声通信,让地面人员对水下情况了如指掌,增强水下机器人位置的可观测性,提高水声通信的传输距离和速率。
[1] 王英志,范文涛.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研究进展[J].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2020,3(05):372-381.
Wang Y Z,Fan W T.Research progress of underwater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technology[J].Digital Ocean and Underwater Attack and Defense,2020,3(05):372-381.
[2] 魏博文,吕文红,范晓静,等.AUV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9,27(01):1-9.
Wei B W,Lv W H,Fan X J et al.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 of AUV nav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J].Journal of Underwater Unmanned Systems,2019,27(01):1-9.
[3] 王紫阳,张卫平,葛伟,等.微型折叠探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压电与声光,2021,43(03):331-335.
Wang Z Y,Zhang W P,Ge W,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system of miniature folding detecting robot[J].Piezoelectrics and Acoustooptics,2021,43(03):331-335.
[4] 李旻.基于SINS/DVL与声学定位系统的水下组合导航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8,38(12):60-64.
Li M.Research on combined underwater navig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SINS/DVL and acoustic positioning system[J].Ship Electronics Engineering,2018,38(12):60-64.
[5] 张涛,石宏飞,陈立平,等.基于UKF的SINS/LBL水下AUV紧组合定位技术[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6,24(05):638-642.
Zhang T,Shi H F,Chen L P et al.UKF-based SINS/LBL underwater AUV tight combination positioning technology[J].Chinese Journal of Inertial Technology,2016,24(05):638-642.
[6] 赵俊波,葛锡云,成月,等.基于改进变分贝叶斯滤波的SINS/DVL/LBL组合导航技术[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21,29(01):54-59,64.
Zhao J B,Ge X Y,Cheng Y et al.Combined SINS/DVL/LBL navig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improved variable Bayesian filtering[J].Journal of Underwater Unmanned Systems,2021,29(01):54-59,64.
[7] 朱兵,常国宾,何泓洋,等.SINS/DVL/AST水下组合导航中的鲁棒信息融合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42(05):107-114.
Zhu B,Chang G B,He H Y et al.Robust information fusion method in combined SINS/DVL/AST underwater navigation[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2020,42(05):107-114.
[8] 叶连凤,周迪锋.某型水下定位信标装置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8,47(06):77-79.
Ye L F,Zhou D F.Design of a certain type of underwater positioning beacon device[J].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8,47(06):77-79.
[9] 王丽.基于AUV的水下信标定位算法及误差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Wang L.AUV-based underwater beacon positioning algorithm and error analysis[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20.
[10] 卢鋆,张弓,宿晨庚.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特点分析[J].卫星应用,2021(02):32-40.
Lu Y,Zhang G,Su C G.Analysis of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tre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J].Satellite Applications,2021(02):32-40.
[11] 严浙平,王璐.UUV水下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7,38(07):989-1000.
Yan Z P,Wang L.Status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UUV underwater positioning methods[J].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7,38(07):989-1000.
[12] JAMES W.YOUNGBERG.A Novel Method for Extending GPS to Underwater Applications[J].John Wiley &Sons,Ltd,1991,38(3):263-271.
[13] 李士刚,常鹏.水下北斗精确导航定位系统技术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0,42(01):124-128.
Li S G,Chang P.Research on underwater BeiDou precis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technology[J].Command Control and Simulation,2020,42(01):124-128.
[14] 张丹,季晓燕,张宇.基于单水听器水下定位的误差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7,37(03):140-144.
Zhang D,Ji X Y,Zhang Y.Error analysis of underwater positioning based on single hydrophone[J].Ship Electronics Engineering,2017,37(03):140-144.
[15] 王秉洲,沈洁,王建华,等.小型无缆水下机器人组合导航装置[P].中国:CN209764112U,2019-12-10.
Wang B Z,Shen J,Wang J H et al.Combined navigation device for small cableless underwater robot[P].China:CN209764112U,2019-12-10.
[16] 雷超帆,赵华东,江南.融合粒子群与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34(01):235-241.
Lei C F,Zhao H D,Jiang N.Robot path planning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ptimization and ant colony fusion algorith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20,34(01):235-241.
[17] 吴华,吴学智,闫肃.水声通信技术与网络研究进展[J].通信技术,2018,51(07):1625-1630.
Wu H,Wu X Z,Yan S.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acoust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J].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8,51(07):1625-1630.
[18] 沈克,严允,晏红文.我国深海作业级ROV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J].控制与信息技术,2020(03):1-7.
Shen K,Yan Y,Yan H W.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hina’s deep-sea operational-grade ROV technology[J].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0(03):1-7.
[19] Bellingham J G,Cokelet E D,Kirkwood W J.Observation of warm water transport and mixing in the Arctic basin with the ALTEX AUV[C]//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 IEEE/OES.IEEE,2008.
[20] Frédéric Mosca,Guillaume Matte,Guillaume Matte.Low-frequency acoustic source for AUV long-range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3,133(1):61-67.
[21] 朱敏,武岩波.水声通信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3):289-296.
Zhu M,Wu Y.Advances in hydroacoust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J].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9,34(03):289-296.
[22] 李晔,等.智能水下机器人海底地形匹配导航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Li Y,et al.Intelligent underwater robot undersea terrain matching navigation technology[M].Beijing:Science Press,2016.
[23] Ingemar Nygren.Terrain Navigation for Underwater Vehicles[D].Doctoral Thesis in Signal Processing Stockholm,Sweden 2005.
[24] Meduna D K,Rock S M,Mcewen R S.Closed-loop Terrain Relative Navigation for AUVs with Non-inertial Grade Navigation Sensors[C]//2010 IEEE/OES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Piscataway:IEEE,2010:1-8.
[25] Meduna D K,Rock S M,Mcewen R S.Low-Cost Terrain Relative Navigation for Long-Range AUVs[C]//Oceans 2008.Piscataway:IEEE,2008:1-7.
[26] 韩月,陈鹏云,沈鹏.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AUV海底地形辅助定位方法[J].智能系统学报,2020,15(03):553-559.
Han Y,Chen P Y,Shen P.Improved particle filtering based AUV subsea terrain-assisted localization method[J].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2020,15(03):553-559.
[27] 刘念,熊凌,但斌斌.水下潜器惯性导航定位精度控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34(06):344-348,457.
Liu N,Xiong L,Dan B B.Research on inertial navigation positioning accuracy control of underwater submersible[J].Computer Simulation,2017,34(06):344-348,457.
[28] 葛锡云,申高展,潘琼文,等.基于惯性导航/地磁的水下潜器组合导航定位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4,36(11):120-124.
Ge X Y,Shen G Z,Pan Q W et al.A combined inertial navigation/geomagnetic-based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method for underwater submersibles[J].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6(11):120-124.
[29] 张世童,张宏伟,王延辉,等.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20,8(02):1-7.
Zhang S T,Zhang H W,Wang Y H et al.Status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navigation technology[J].Journal of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2020,8(02):1-7.
[30] 严浙平,刘祥玲.多UUV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9,27(03):226-231.
Yan Z P,Liu X L.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ulti-UUV coordinated control technology[J].Journal of Underwater Unmanned Systems,2019,27(03):226-231.
[31] Allotta B,Contanzi R,Meli E,et al.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a team of AUVs by a tetrahedral configuration[J].Robotie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14,62(8):1228-1237.
[32] 牟春晖,边信黔,王宏健,等.具有通信约束的多UUV协调路径跟踪控制[J].鱼雷技术,2011,19(03):195-200.
Mou C,Bian X Q,Wang H J et al.Coordinated path tracking control of multiple UUVs with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J].Torpedo Technology,2011,19(03):195-200.
[33] 胡常青,文龙贻彬,张亚婷,等.基于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的USV/UUV协同导航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9,27(03):327-333.
Hu C Q,Wen Long Y B,Zhang Y T et al.Cooperative USV/UUV navigation method based on ultra-short baseline hydroacoustic localiz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Inertial Technology,2019,27(03):327-333.
[34] Chen S,Ho D W C Consensus Control for Multiple AUVs Under Imperfect Information Caused by Communication Faults[J]Information Sciences,2016,370:565-577.
[35] 卢健,徐德民,张福斌,等.异时量测序贯处理的多AUV协同导航[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31):12-16.
Lu J,Xu D M,Zhang F B et al.Multi-AUV cooperative navigation with heterochronous measurement sequential processing[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1,47(31):12-16.
[36] Sahu B K,Subudhi B.Flocking control of multiple auvs based on fuzzy potential functions[J].IEEE Transactionson Fuzzy Systems,2018,26(5):2539-2551.
[37] 陈友淦,许肖梅.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声通信中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20,41(10):1536-1544.
Chen Y G,Xu X M.Research Progres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Hydroacoustic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20,41(10):1536-1544.
[38] 李昱,王俊雄,黄伍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AUV水下识别系统[J].船舶与海洋工程,2021,37(01):20-25.
Li Y,Wang J X,Huang W D.AUV underwat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J].Ship and Ocean Engineering,2021,37(01):20-25.
[39] NIU Haiqiang,GONG Zaixiao,Emma Ozanich,Peter Gerstoft,WANG Haibin,LI Zhenglin.Deep-learning sorce localization using multi-frequency magnitude-only data[J].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uly 2019,146(1):211-222.
[40] 徐凤强,董鹏,王辉兵,等.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海产品智能检测与自主抓取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45(12):2393-2402.
Xu F Q,Dong P,Wang H B et al.Intelligent detection and autonomous grasping system for seafood based on underwater robot[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9,45(12):2393-2402.
[41] 董鹏.基于双目视觉的水下海产品尺寸自动测量技术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20.
Dong P.Research on automat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underwater seafood size based on binocular vision[D].Dalian: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20.
[42] 张阳,李海森,马礼,等.基于ORB-SLAM2算法的水下机器人实时定位研究[J].测绘通报,2019(12):1-7.
Zhang Y,Li H S,Ma L et al.Research on real-time positioning of underwater robots based on ORB-SLAM2 algorithm[J].Survey and Mapping Bulletin,2019(12):1-7.
Citation format:FAN Gang,ZHANG Ya,Zhao Heming,et al.Underwater robot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nalysis[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22,43(03):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