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发生器是子母弹抛撒武器、汽车安全气囊等系统的主要装置之一,气囊是囊式抛撒系统的关键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高压、高温燃气冲击,易发生破损情况。气囊一旦发生破损,囊内压力急剧下降,将直接影响到子弹的抛撒速度及散布情况,无法保证燃气发生系统工作的稳定性[1-3]。目前部分学者为防止气囊破损,对气囊材料强度及抛撒药剂等方面展开试验和理论研究[4-6]。
房玉军等[4]提出以氮气发生剂作为囊式抛撒燃气发生器抛撒药,并设计了对应试验。试验采用单舱、双舱2种抛撒装置,使用氮气发生剂作为抛撒药,同时对舱两侧气囊充气。同时设计了过多药量时气囊破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氮气发生剂为抛撒药时,囊内峰值压力较低,抛撒过载小;气囊破损时,将大大降低子弹抛撒速度。王帅等[7-9]对一种复合材料的气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该气囊材料中心为芳纶布,上下层为橡胶通过环氧树脂与芳纶布黏合。经过拉伸试验得出该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没有明显屈服现象,具有一定线性黏弹性。设计了气囊承压试验与抛撒试验,验证该复合材料气囊在3.5 MPa压力下未出现明显破裂,子弹抛撒速度可达到12 m/s,加速度为400g,表明该复合材料气囊具有较良好承压能力。吴昊等[10]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材料过滤介质的性能表现。研究表明不锈钢丝压制网整体不易少穿,能够较好过滤残渣,同时具有一定储热能力,能对燃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
迄今为止,学者多通过改变产气药剂、气囊材料等方法防止气囊破损,但鲜少有关于优化燃气发生器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含有可装填金属丝网降温室的燃气发生器,燃气在进入气囊前在降温室中降压、降温,起到防止气囊破损的作用。为了验证金属丝网对燃气的降压、降温作用,本文进行了燃气发生器对储气罐和气囊的充气试验。
1)燃气发生器
本文在传统燃气发生器结构基础上增加了降温室,燃气发生器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点火座、点火药室、主装药室、低压室、降温室、堵盖、丝网挡板及其他元器件组成。主要腔室尺寸如表1。为了便于采集燃气参数数据,设计与气囊等效体积的金属储气罐,试验时将堵盖旋转安装在燃气发生器一侧,使燃气从另一侧单向流入储气罐。其中。主装药室周向分布4个直径1 mm的通孔。低压室一侧为4个直径2 mm燃气通道。挡板含19个直径为3 mm的通孔。
1-堵盖;2-低压室;3-主装药室;4-点火药室;5-点火座;6-降温室;7-丝网挡板
图1 燃气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gas generator
表1 燃气发生器主要腔室尺寸
Tabel 1 Dimensions of main chamber of gas generator
名称内径/mm有效长度/mm点火药室127主装药室1229低压室2940降温室2623
2)金属储气罐
燃气经过降温室降压、降温后对密闭储气罐充气。该储气罐与实际气囊体积等效,由304不锈钢制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储气罐内径为80 mm,内径有效长度为110 mm。储气罐右侧有3处开孔:2号孔为2号测压孔,用以安装压力传感器测量降温室压力;3号孔为泄压孔,用以安装泄压螺栓;4号孔为测温孔,用以安装热电偶。
1-储气罐本体;2-2号测压孔;3-泄压孔;4-测温孔
图2 储气罐结构示意图
Fig.2 Structural diagram of air storage tank
3)气囊
气囊由芳纶织布、橡胶复合材料制成,直径为50 mm,长度为450 mm。气囊照片如图3。
图3 气囊照片
Fig.3 Gasbag of the experiment
4)金属丝网
试验采用30目、100目2种304不锈钢压制金属丝网,该丝网具有强度高、耐高温等优点。30目金属丝网丝径为0.15 mm、孔径0.7 mm,100目金属丝网丝径为0.07 mm、孔径为0.19 mm。金属丝网经裁剪后装填入降温室中,装填厚度约为10 mm,装填后如图4所示。
图4 金属丝网装填示意图
Fig.4 Wire mesh in cooling chamber
为了研究金属丝网对燃气的降压、降温效果,需要进行多次不同工况下试验来对比分析。由于实际气囊为芳纶/橡胶复合材料制成,不易获得囊内燃气数据,故设计等效体积的金属储气罐用于试验以获得囊内燃气压力、温度曲线。本文试验根据燃气发生器充气对象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燃气发生器对金属储气罐充气试验,第二部分为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试验。
1)燃气发生器对储气罐充气试验
试验分为3种工况,试验工况参数表如表2:① 降温室内不含金属丝网;② 降温室内填充10 mm厚的30目金属丝网;③ 降温室内填充10 mm厚的100目金属丝网。由电点火头点燃点火药后,主装药燃烧产生燃气,经过低压室后流入降温室,最后向金属储气罐充气。在降压室侧面及储气罐尾部设置测压点,通过压力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获取降压室及储气罐内燃气压力曲线。在储气罐尾部设置测温点,通过压力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获取降压室及储气罐内燃气压力曲线。在储气罐尾部设置测温点,通过热电偶及数据采集器获取储气罐内燃气温度曲线。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燃气的压力、温度曲线获取金属丝网对燃气的压力、温度影响。
2)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试验
燃气发生器充气试验分为3种工况,有关工况参数如表2所示。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过程,观测燃气发生器实际充气效果。
表2 燃气发生器充气试验工况参数
Tabel 2 Gas generator inflation test condition parameter table
工况丝网目数孔隙率点火药/g主装药/g1无/0.6 g 2#小粒黑3.2 g 15/19火药230目0.860.6 g 2#小粒黑3.2 g 15/19火药3100目0.760.6 g 2#小粒黑3.2 g 15/19火药
本文试验为研究金属丝网对燃气压力、温度的影响,需要分析燃气进入储气装置后的压力、温度变化规律并观测燃气发生器对气囊的充气过程。其中压力数据通过KISTLER公司生产的KISTLER-601H型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及DEWE2500型多通道瞬态信号记录仪获得,温度数据通过OMEGA公司生产的CO2-k型热电偶及信号记录仪获得,气囊充气过程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其中燃气发生器对储气罐充气试验测试系统现场布置如图5所示。
图5 燃气发生器对金属储气罐充气试验现场布置示意图
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est site layout of gas generator inflating metal air storage tank
图6为储气罐内燃气压力曲线,压力起始时间从点火时刻开始。由于储气罐为不锈钢材质,且体积较大,燃气流入储气罐后与储气罐换热充分,因此存在一定的热耗散,测量的压力数据与温度数据都比实际情况偏低。整体来看,在燃气进入储气罐后,罐内压力迅速升高。到达10 ms左右时,由于火药已经基本烧完,燃气流量减小,储气罐内压力上升趋势减缓,随后由于降温室与储气罐之间压差逐渐减小,储气罐内压力上升趋势逐渐平缓。另外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金属丝网的存在使得储气罐内燃气压力上升较缓慢,同时储气罐内最高压力降低。其中,金属丝网使燃气压力降低的原因有两点:① 流动受阻造成的惯性力损失;② 由于燃气自身粘性力及金属丝网结构造成的摩擦、涡旋、流体分离等粘性力损失。总体看来,在燃气主要释放期间(即点火之后的前30 ms),无丝网时罐内最高压力达到1.92 MPa,装填30、100目金属丝网时罐内最高压力分别达到1.58 MPa、1.4 MPa。装填30、100目金属丝网时,罐内压力在前30 ms时间段平均下降了22.1%、35.3%。
图6 储气罐内压力曲线
Fig.6 Pressure curve in air tank
图7为储气罐温度曲线。同样由于试验存在热耗散的原因,使得储气罐内燃气温度偏低。由于受到热电偶响应时间的限制,该温度曲线初始时刻从热电偶采集到燃气的温度数据开始。从图中可以看到,在0 ms温度急剧上升,随后趋于平缓。装填有金属丝网的储气罐内燃气温度整体低于没有装填金属丝网的,且随着孔隙率减小温度曲线越平缓,最高温度越低。这是由于燃气在经过金属丝网时,由于粘性力损失及惯性力损失造成部分能量损失,同时还有部分能量以直接以换热的形式损耗。在燃气主要释放期间,无丝网时罐内最高温度达到1 120 K,装填30、100目金属丝网时罐内最高温度分别达到1 042 K、910 K。装填30、100目金属丝网时,罐内温度在前30 ms平均下降10.0%、23.4%。
图7 储气罐内温度曲线
Fig.7 Temperature curve in air storage tank
为验证装填金属丝网的燃气发生器对气囊的实际充气效果,进行了不同工况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试验。在3次试验中,装填100目金属丝网的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效果良好,未发生破损。装填30目金属丝网及未装填金属丝网的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时,气囊均出现破损漏气现象。
图8(a)为未装填金属丝网时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时照片,可以看到气囊出现大量漏气,气囊比较干瘪。比对图9(a)的气囊照片,可以看到充气后气囊出现了3处破损。图8(b)为装填30目金属丝网时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时照片,可以看到气囊出现部分漏气。比对图9(b)的气囊破损照片,可以看到充气后气囊出现了一处破损。图8(c)为装填100目金属丝网时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照片,可以看到气囊未出现漏气,充气效果较良好。图9(b)为试验后气囊照片,可以看到气囊完好,未出现破损。
图8 不同工况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试验照片
Fig.8 Photos of gas generator inflation test on airbag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图9 不同工况试验后气囊照片
Fig.9 Photos of airbag after test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1)装填不同金属丝网后的燃气发生器在对储气罐充气过程中,储气罐内压力、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在燃气主要释放期间,装填30目、100目金属丝网的工况相较于未装填丝网的,罐内压力平均下降了22.1%、35.3%,罐内温度平均下降了10.0%、23.4%。说明金属丝网对燃气具有良好的降压、降温效果,且金属丝网目数越高,降压、降温效果越好。
2)在相同装药工况下,未装填金属丝网的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时,气囊破损,出现大量漏气,气囊未能完全充气展开;装填30目金属丝网的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时,气囊也出现少量漏气,同样未能完全展开;装填100目金属丝网后的燃气发生器对气囊充气效果良好,未出现漏气。结果表明装填金属丝网后的燃气发生器切实对燃气有降压、降温的效果,能够起到防止气囊破损的作用。
[1] 张成.布撒器薄壁金属气囊设计与动态抛撒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9.
Zhang C.Study on the design and dynamic disper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n-walled metal gasbag used in airborne dispenser[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
[2] 赵芳,任泽斌.燃气发生器应用综述[J].火箭推进,2019,45(03):1-8.
Zhao F,Ren Z B.Application Review Gas generator[J].Journal of Rocket Propulsion,2019,45(03):1-8.
[3] 钟志华,杨济匡.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43-246.
Zhongxin Z H,Yang J K.Automobile airba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0,11(1):243-246.
[4] 房玉军,蒋建伟,万丽珍,等.采用氮气发生剂的子弹药气囊抛撒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06(05):883-886.
Fang Y J,Jiang J W.Experimental Study on Submunition Dispenser with Airbag and Nitrogen Generant[J].Acta Armamentarii,2006(05):883-886.
[5] Yabuta M,Ueda M.Gas generator for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P].2009:US20070222195A1.
[6] Kobayashi T.Gas generator[P].2013:US008585085B2.
[7] 王帅.子母战斗部囊式抛撒系统实验研究及数值仿真[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Wang S.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explosive cluster warhead dispersion system[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
[8] 王帅,王浩,李嗄.含芳纶织物增强内衬复合材料气囊的静态变形过程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功能材料,2013,44(14):2097-2100.
Wang S,Wang H,Li G.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atic deformation process of composite airbag with aramid fabric reinforced lining[J].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2013,44(14):2097-2100.
[9] 王帅,江坤,宁惠君.含织物增强内衬复合材料气囊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36(01):1-3.
Wang S,Jiang K,Ning H J.Preparation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airbag with fabric reinforced lining[J].Ord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 013,36(01):1-3.
[10] 吴昊,王琦,吴瑞德,等.固体燃气发生器过滤介质比较研究[J].火工品,2017(06):10-13.
Wu H,Wang Y,Wu R D.Comparative study on filter media of solid gas generator[J].Initiators and Pyrotechnics,2017(06):10-13.
Citation format:WU Chen,JIANG Kun,HUANG Ming.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flation process of air bag by the gas generator containing metal wire mesh[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22,43(03):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