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期(2020年6月出版)
- 【装备理论与装备技术】
-
空气和水介质中EFP形成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姜鑫圣1,王金相1,李恒2,唐奎1,林尚剑1
-
基于刚度可变弹簧缓冲的某航炮后坐过程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印圣,邱明,宋杰,司鹏,司尚宇
-
异步电磁推进器驱动线圈结构特性仿真研究李贞昕1,2,程军胜1
-
爆炸物解体器水射流侵彻靶板研究龚建华,鲍培文,李永高,吴燕
-
车用燃料电池空压机性能预测研究李龙,梁前超,何俊能,梁一帆
-
三段式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的仿真研究赵卫凯,李文彬,黄灿,吴杰
-
潜射弹道导弹水下大深度发射技术途径分析杨继锋1,刘丙杰1,陈捷1,黄路炜2
-
基于CANopen的制退机液压阻力控制方案设计杨净宇,林志宸,赵德,潘孝斌
-
一种高速破片加载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李广嘉,吕永柱,孔庆强,梁安定
-
起始扰动引起的跳角随靶距变化问题研究邹玉华1,张领科1,王海峰2
-
某大口径枪弹药筒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崔瀚1,焦志刚2,刘强3
-
阻力板在双轨橇车速度调节中的应用魏征1,刘鹏远1,肖军2,张旭光2,李勇林2
-
多元回归在迷彩配色中的应用鞠建军,胡江华,刘珩,杨鑫,许浩
-
前掠角对串置翼模型升阻特性影响分析马震宇1,徐瑞瑞2,赵希玮3
-
基于TSSH-EKF的组网雷达误差配准算法董云龙,黄高东,李保珠,刘宁波
-
基于成熟度等级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柯宏发1,陈京生2,周博2
-
基于非线性SEM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关联关系判定方法研究成浩1,2,何新华1,杨哲宇3,赵颖坤4
-
微型空射诱饵支援突防策略生成陈美杉,胥辉旗,李湉雨
-
转管武器双管发射方式研究张瑜1,张鹏军1,廖彩红2,余朝发3
-
装备作战适用性试验内容设计研究张宇1,2,郭齐胜1
-
智能武器站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郑博文,毛保全,钟孟春,杨雨迎,李元超
-
基于基团法的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分析韩永恒1,李高春1,王哲君2,刘锬韬3
-
微小型可重构移动作战平台系统设计唐术锋,郭子瑞,王国庆,王旭,于越
-
基于Mask R-CNN的枪弹底火装配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李文静1,石义官2,徐亮2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身管磨损量监测系统设计王国辉,张宝栋,李向荣
-
基于非参数回归的航材消耗预测模型研究陈振林,薛永亮
-
面向未来作战的装备智能化保障模式研究师娇,刘宸宁,冷德新,郑鑫,李宝玉
- 【信息科学与控制工程】
-
基于相关检测的蓄电池内阻检测仿真研究冯长江,高明宇
-
基于三目视觉的弹丸姿态测试柴培1,顾金良1,刘庆国2,罗红娥1,夏言1
-
针对AES最后一轮加密的Cache攻击方法陆垚,陈开颜,王寅龙
-
基于改进GNN的导引头DSP性能预测方法岳炯,吕卫民,苏宁远,胡文林
-
高速存储的弹载数据采集设备设计郭涛,石帅,原景超,张启威,常鑫钊
-
被动多传感器空时联合检测前跟踪方法宋科康,杨宇翔,刘成元
-
基于多状态卡尔曼滤波的双目视觉导航设计赵中堂,吴庆涛
-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WSNs节点优化部署算法钱建新1,施沈科1,何燕1,冯佳俊1,徐会彬2,成新民2
-
基于短时互相关算法对航空磁异常信号的检测李启飞,温玮,韩蕾蕾,周烨,李沛宗
-
基于电磁发射的脉冲电源实验数据管理平台设计黄飞,田慧,栗保明
-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链式弹仓趋近自适应滑模控制韩乃玉,李志刚
-
基于北斗系统的多基地声呐浮标阵对潜定位性能研究李沛宗,鞠建波,周烨,李启飞,郁红波
-
基于FPGA的多通道视频采集系统设计实现隋旭阳,李妍妍,向学辅,田瑞娟
-
涡扇发动机安装系统参数对振动传递率的影响陈春兰
- 【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
-
高压光传感材料SrB4O7∶Sm2+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刘永刚1,陈百利2,3
-
iPLS结合BP-ANN的喷气燃料初馏点近红外分析模型研究刘洋君,王菊香,邢志娜
-
弹体材料与结构对PELE侵彻及横向效应的影响陈强,章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