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首届兵器工程大会隆重召开

分类:本刊快讯 发布时间:2017-11-01 13:36 访问量:62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由中国兵工学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首届兵器工程大会于2017年10月21日至22日应势在重庆理工大学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汇聚交叉与前沿,推动融合与创新,促进兵器工程发展”为主题,探讨我国兵器科学与工程的前沿研究与融合发展。邀请了中国工程院王兴治院士、邱志明院士、李魁武院士、胡正寰院士、邬江兴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朱剑英院士和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毛明研究员等20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与兵工领域相关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由中国兵工学会安玉德副秘书长主持。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副主席程伟、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小虎先后在开幕式致辞。

制导技术专家王兴治院士第一个做大会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创新驱动制导兵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专家李魁武院士作了《末端防空防导武器系统技术发展》的报告,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知名专家邱志明院士的报告题目是《舰炮装备技术发展展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家邬江兴院士的报告题目是《网络空间拟态防御》,零件轧制成形专家胡正寰院士的报告《高效绿色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航空制造专家,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朱剑英院士的报告《践行中国梦:我国高科技的惊人成就与未来发展》。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毛明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行动技术进展》,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钱林方教授的报告《论多功能火炮》,国防科技大学高普云教授的报告《弹道导弹机动突防研究进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助理黄辉研究员的报告《战术激光系统与低空防卫应用展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昊春教授的报告《高能激光武器目标毁伤的多物理场仿真》,重庆理工大学刘小康教授的报告《武器装备中的精密位移测量新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院长郝群教授的报告《适用于快速机动平台的变焦稳像集成成像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院王秋良研究员的报告《电磁发射相关技术及进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十一院总工程师沈清研究员的报告《航天飞行器中可压缩湍流的机理、应用与展望》。清华大学王兵研究员的报告《连续旋转爆震及其新型动力推进的发展前景》,浙江大学刘建忠教授的报告《金属燃料点火与燃烧机理研究》,中北大学教授刘俊的报告《极端环境中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以及因为本次大会议程的时间紧凑而安排在分论坛交流的刘进忙教授、张治民教授、彭汝芳教授、柯宏发教授、陈燕教授、姚寿文教授、周文雅教授等专家的报告,都发布了诸多原理性突破和极具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大会主题报告结束后,安排了4个分会场,共有8位专家作报告和24位优秀论文作者作宣读交流。

本次大会共征集论文305篇,经过学术工作委员会严格审稿程序,录用271篇论文入编《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光盘版)和《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摘要纸质版)。其内容涉及火炮和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弹道工程、兵器系统工程、兵器测量与控制、火药工程、引信技术、火工烟火技术、航空兵器工程、航海兵器工程等。

首届兵器工程大会闭幕式于10月22日下午5时举行,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田波主持,中北大学副校长、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席李东光教授作OSEC2017优秀论文评选说明,李魁武院士和与会领导分别为一、二、三奖获得者颁奖。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兵工学会副理事长、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教授作大会总结。